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方方日记的价值是什么?

时间:2020-04-02 09:28:0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西城论道 - 小 + 大

方方日记的价值是什么?

        “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火了一个作家”!能得到这种评价,足见湖北作协的前主席方方女士的影响力,确实非同一般!但人红是非多,围绕方方疫情日记的争论,跟抗疫激情的热度几乎不相上下,这实在是非同寻常的文化现象,值得认真琢磨!
        作家的日记,笔法自有独到之处,女作家的日记,笔触细腻亦常情可测,而其特殊时期的关注点,又是举世惶惶的罕见疫灾,关涉生死,自然牵动着万众之心,多少人“半夜不睡,只等看日记更新”,在文学已被边缘化的网络时代,能掀起这种追剧的热情,陡现“文学作品”曾有的辉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社会需要批判精神,同时更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这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很明显,方方的批判精神是很充分的,但围绕这段特殊时期的日记文章,却产生了如此激烈的网上争论,说明其文章意旨触动了社会认识的深层分歧,这种分歧得以展现,相当于把深层的问题发掘了出来,这应该是其作品的首要价值。
        对于支持方方的人士,最有感召性的理由,是从其日记文章中看到了疫情的发展过程。其真实性易使身临其境者引为深切同感,也使武汉之外关心疫情的人们得窥概貌,这种真实性带有毫无禁忌的英雄情怀,以泼辣敢言的风格成就了其文坛侠女的背光。中国有作家称号的人多如繁星,但这段时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此一人,故“疫情火了一个作家”的说法,真是恰如其分!
        方方女士以记实的笔法展示疫情武汉的各种细节,这是其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她着意于展示其所能收集到的原始信息,以“突破官方信息筛选”为看点,这种对“真实性”的追求非常能够满足所有疫情关注者的心理,甚至有人把它比作《史记》,这样的溢美之誉,足以表达支持者毫无保留的态度。
        真实性是社会信息的基本要求,但仅仅因为真实,便认为信息传播者无泄可击,甚至神圣不可批判,这其实是很难服众的,且不说真实性本身是否有折扣,即便全是事实,也一样可以交流互辩,因为不同视觉之下,各有对事实的不同观察,不同的视觉观察,便会出现不同的观点,而观点才是舆论碰撞的硬料。
        方方女士看到或听闻大量疫情下的惶乱与悲苦,这其实是所有人都能想象到的,大多数武汉当地人应该都有切身体验,网络信息条件下,武汉之外的关注者也都感同身受,只是她以作家的文笔做了忠实的记录,让大家更集中地获取了很多现场的信息,一时成力信息追逐的焦点。
        为什么会掀起巨大的争议呢?绝对不在真实与否的判定上,而在对客观事实的记录是否片面的质疑上。比如,疫情防控的迟滞是事实,后期的果断应对也是事实;染疫者悲苦挣扎是事实,四方八面滚滚赶赴的逆行者也是事实;疫情最盛时举国震恐是事实,政府强力后,在短短月余的时间内彻底将疫情控制更是事实;面对疫情,中国全境肃然应对是事实,美国百般推脱、轻忽应对也是事实;在中国采取果断措施封城封路时,美国施加干扰怪话连篇是事实,疫情在西方蔓延后,各国同样采取各种隔离限制措施也是事实;方方女士让大家不要用“抗疫胜利”的词语是事实,全国上下深为抗疫成功而振奋自豪也是事实。。。
        舆论文章能否受到关注,从来不仅仅依赖于是否真实,而在于其“事实选择”后观点和逻辑。支持方方的人们,认为她揭露了什么、鞭挞了什么,反对方方的人们,则认为她扭曲了什么、混淆了什么。
        文学作品的妙处往往在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但支持者和反对者大致都明白,“你懂的”!作为作家,方方女士的立场和价值观早有展示,“疫情日记”所表露的东西,仍然忠实其一贯的逻辑。
        记实文字都很容易写得细腻动人,展示悲喜,总是人情之常,所谓鸡汤文学,往往最长于此,但鸡汤再美,只要少加砒霜,便不可饮,而批评者和反对者,没人对鸡汤有不同意见,只对外加的是砒霜还是圣水,各执异见,有支持者认为反对方方者都泯灭了人之悲喜常情,貌似义正辞严,实属惹笑之论。其实双方都知道,鸡汤只是平常,辅料才是真味。
        根据支持者和反对者阅后的不同体验,大致可概括出两种不同表述的中心思想:                    一,作为支持者,其读后感可以这样总结:通过对疫情下大量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揭露了某些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并进一步引申到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劣思考。当然这种表述具有很强的“艺术手法”,部分属于只可意会的内容,但她一定努力让人家领会,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则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败,同时也就失去了大量拥趸。
        二、作为反对者,则是另一番感受:日记所记述的各种琐屑细节,不过是疫情灾难一定会有的各种情节,如祥林嫂一样絮道悲情,并不能对防疫起到什么帮助,但同时另外的一些真实则被刻意掩盖,对于政府主导下的疫情防控效果刻意贬低。简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一消极的皆归于政府失责,积极的则坚决不认政府统筹之功。这样的批评与事实反差太大,这种风凉腔调令人作呕!
        举世罕见的疫情之下,社会上出现各种纪实文字,但方方的连载日记明显独树一帜,她抓住这个难得的题材充分表达了她的个人见解,以网络效果看,也很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力量,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由方方日记形成的舆论压力与疫情扩散的压力都非同小可,两者不期而同至(想象力再强,也不敢想信二者竟而有期),不能不说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好在疫情在中国并没有真的失控,反而在相当一部人很不以为然的政府领导下,被彻底控制,与接下来世界疫情扩散的对比来看,中国政府真的可以长出一口气了!这难道不是一次值得庆贺的胜利?
        但方方仍然顽强地坚持着她的语境:哪里有什么胜利?不过是一场结束!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种很不甘心的味道,很象角力的双方,虽然终场哨声已起,落败者仍然悻悻不休,而作为奋力战疫者,扑灭疫情便是胜利,在国外后发蔓延的对比下,更是一场大胜利!
        但“胜利”虽然并不值得辩驳,“结束”却远未结束。中国疫情的快速控制和国外疫情的快速爆发,使方方们这一轮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但相信他们仍会捕捉下一个吹哨上场的时机,值得瓜民期待。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江湖要诀:主流媒体信不得

下一篇:建议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一次性补贴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