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家与国

时间:2020-04-25 08:48:4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家与国


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一个穿着红棉袄、胖乎乎的小女孩,刚从梦中醒来,就蹦蹦跳跳、念念有词,“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中写得很明白: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国是由众多家组成的。没家难以有国,但没国却可以有家。这是不争事实。家是国的最基本元素。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有国才有家”的说法。也从根本上背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家是国的最基本元素
如果承认“有国才有家”就等于认同“有墙才有砖”、“有江才有水”、“有饭才有米”、“有林才有树”...这是本末倒置。
如果按照“有国才有家”的逻辑,势必产生“无国则无家”的逆定理。然而,无论“有国才有家”,还是“无国则无家”,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
国家是你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它已经有了几千年。政府是管理这片土地的那个组织,它根本就不是国家。几千年来封建王朝政权不断更替,但是国家还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在。清政府灭亡了,这个国家还在;北洋政府灭亡了,这个国家还在。我很爱国,但是我不会爱昏庸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懂呢?
他手握枪炮,你买把菜刀都要实名; 他左拥右抱,你讨个老婆都难;他钞票成吨,你摆个摊位就算违法;他豪宅无数,你搭个窝棚还要被强拆……我就不明白,他一个“保姆”、“仆人”、怎么这么强势?!
文明社会人的三大权利: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三大权利都是个人的权利,不是哪个群体的权利、阶级的权利,这样的文化,才能真正使一个国家强大。国家的强大不是军事、经济、国土的强大,而是人民思想的强大。
亡国是个伪命题,国是个不动产,只能亡统治者。古人说国破山河在。庄园烧尽有枯井。就是说这个道理。外夷入侵,走了,国人重整河山。日寇来了,走了,大好河山还在。不过现在这个古人也没料到。国有资产被官僚权贵大肆瓜分,工人下岗了,空气脏了,水脏了,山河破碎,石油、矿产、煤炭等资源被挖空卖了,卖的人带钱移民外国走了,留下个烂摊子,这真是国破山河无啊!
什么是祖国、政府、党派?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1,祖国是为民众而存在的;2,政府是暂时获得管理权的物业公司,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是用来爱的,官员是被人们使用,监督和选举的;3,党派,只是党员的组织,和非党人士没有任何关系。爱国,毫无疑问。爱国就是爱自己,爱自己更是爱国。
不要说政治和你无关,除非你打算像猪一样的活着,否则政治会随时来找你的麻烦;不要说民主不能当饭吃,没有约束的权力随时会让你没有饭吃;不要说他人的苦难和你无关,这种苦难随时会降临到你身上!
无论社会多么不堪,只要教育优秀公平,底层就会有上升希望;只要医疗不黑暗堕落,生命就会得到起码的尊重;只要法律秉持正义,社会不良现象就能被压缩到最小。如果三大底线全部洞穿,这里就是地狱!
一个国家奴才多不多,只要看赞歌有多少就知道了;一个国家奴隶多不多,只要看民众遭遇不公有多少人沉默就知道了;一个国家自由不自由,只要看有多少不能说的就知道了;一个国家有没有尊严,只要看人们怎么样对待弱者就知道了;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只要看孩子读什么书就知道了。
如果教育不是启迪人思考,而是规定“你必须这么想”;不是教人如何分析问题,而是规定“这就是答案”。那么这种教育的结果,是让人缺乏独立思考,容易思想统一,从而便于驾驭,但却聚天下英才而毁之。汉奸、无良学者到处都有,且数量如此之众,这个国家很不正常。

当今最大的悲哀是,身为弱势群体却信任拳头,身在底层却以为高高在上!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打记者是一个技术活儿

下一篇:新冠废言之后的思考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