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07:17:24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令狐卿 - 小 + 大
新员工不喝酒被扇耳光,酒桌文化不背这个锅 厦门国际银行8月23日发布声明,认定新员工杨某反映的不喝领导敬酒被扇耳光一事属实,根据内部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董某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两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现在舆论担心银行会不会给杨某“穿小鞋”,他未来会否受到公正对待。 根据杨某此前讲述,8月20日晚,杨某作为新员工,第一次参加该行中关村支行在盘古七星酒店的聚餐。因为自己已十年滴酒不沾,杨某提前向支行行长进行汇报,后者不置可否。在酒桌上,杨某婉拒了领导要求他将饮料换成酒的命令。酒过三巡,某领导走过来辱骂杨某,指责他不给领导面子,并扇了他耳光。 杨某发到新员工群里的这段讲述,被截图在社交媒体流传,外界也才有机会一睹该银行酒局的丑态——除了逼迫员工喝酒外,还有新员工喝瘫吐了一地、摔酒杯砸桌子、喝高了对女同事动手动脚等。银行现有的处分显然无法匹配当晚酒局的乱象。 新员工只因不喝酒就被扇耳光,激起了人们朴素的正义感,认为这是一桩借酒发疯的丑行,应该有警察介入处罚才行,而不只是内部管束。人们还由此谴责酒桌文化的邪恶,认为酒桌文化要为这样的事情负责。然而,酒桌文化没有理由背这个锅,这件事暴露的是职场中野蛮的个人素质问题。 当晚出席聚餐的领导要求杨某换酒,这不是简单的沟通问题,而是一次服从性测试,是要满足权力欲望。杨某拒绝换酒,在领导看来不只是喝饮料还是喝酒这么简单,而是被理解为对上级权力的逆反。换言之,这次新员工聚餐是职场的延伸,目的就是权力展示和驯服。 出头辱骂并殴打杨某的某领导,深切通晓喝酒背后的潜规则。他早已经向这个规则跪拜下来,并且从中获得了好处。他之所以要出手教训杨某,还因为在他看来,杨某忤逆大领导,危及了他自己的面子,大领导也会怪罪于他。扇耳光既是教训不听话的杨某,也是谄媚输诚大领导。 在这样的氛围下,盘古七星酒店的这个酒局成了该银行办公区的镜像:谁在以酒司令的名义发号施令,谁必须干了这杯投名状一般的酒,完全是职场上下级权力关系的体现。其他新员工选择服从,选择跳进这个职场的大染缸里。杨某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他选择不服从,所以他成了必须被教训的“叛徒”。 酒桌文化是一个含糊的定义,喝酒的目的名目繁多,不只有厦门国际银行这种压服新员工的,也有好友举杯交流人生感悟的。文化的概念有多广泛,酒桌文化的概念就有多复杂,与这种不喝酒就打耳光不同,不劝酒、不逼酒反而被更多参加酒席的人认同。这些饮酒的现实、界限感,创造了新的饮酒文化,区别于欺凌杨某的饭局。 也不是说上下级之间不能喝酒,或者说一喝酒就是忠诚度测试,而是说酒在这种微妙的社交场合担任了什么角色。在拒绝喝酒的杨某看来,他喝饮料同样能表达对领导的尊重,而不是喝个烂醉才算。问题是,蛮横的领导拒绝了这样的尊重方式,这样的人最可恨,因为酒桌成了展示他权力的地方。 人们从这件事中读出了太多消极的现实,但也有乐观的角度。在明知有权力展示、忠诚度测试的情况下,杨某坚守个人不喝酒的底线,在受到打骂的情况下冷静撤退,其清醒与克制理应被赞扬。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权力欲演变而来的酒桌混乱,本质上是一位新人对职场霸凌的抗议,这让人看到希望。 年轻人对以酒文化为名义的陈规烂俗说“不”,不只这一起。杨某被打那天,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喝茅台,是还没长大,是不懂事。在这则言论的评论区,年轻世代也广泛表达了拒绝被酒文化束缚的立场。也许这无关酒的高低贵贱,而是新一代对人格有坚持,对社交模式有多元的理解。 所以,在杨某拒绝酒精的忠诚度测试,遭受打骂之后,厦门国际银行的不少丑闻被揭露出来,说明人们清楚看见了症结所在。不是酒文化的问题,而是这家企业文化出了大问题,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职场文化培育出畸形人格与野蛮暴力。杨某抗议酒文化凌辱,不只是老一辈该警醒,年轻一代也可以不受局限地思考更多。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天南地北鸿雁来,敢问前路在何方?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