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2 08:18:39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聂焱 - 小 + 大
毛主席看重什么样的人? 从毛主席的言行与文章来看,至少有两种人深得他的推崇与看重。 一种是吃苦耐劳、不计名利的老实人。 比如说张思德,15岁参加红军,22岁入党,在部队最高头衔做过班长,后来为了给老百姓减轻负担,延安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政策,他又做回战士。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危难之际,他奋力把战友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洞内,牺牲时年仅29岁。 这样一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普通战士,却因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名利、一切从人民利益的需要出发、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品行,感动了毛主席。在专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流传后世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还有陈永贵,1953年开始在太行山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带领村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硬是靠扁担、锄头、铁锤这些最基本的手工工具,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苦干了十年,粮食亩产从不到200斤,增至700多斤。 毛主席1964年获悉情况后,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此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在全国弘扬。 陈永贵的可贵之处不止于此,在刘邓等走资派大刮“浮夸风”时,大寨上报粮食亩产474斤,在全省排名并不靠前。省委希望“重新核实”一下产量,意思就是虚报一点,陈永贵说:“我们产量474斤不能变,宁可不上天安门,我们也不去增加产量。” 陈永贵1975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仍在大寨挣工分,并拒绝当地政府的好意,没有给妻儿转城市户口。 毛主席的好恶,还可以从他给徐特立的贺寿信中领略一二: 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 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 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 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 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当你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你,愿你健康,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毛主席欣赏的另一类人,就是“敢于反潮流”的人,就是不迷信权威、不受条条框框束缚、敢于挑战不合理的习俗与制度,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人。 一贯毫不留情批判并击中封建旧文化痛点的鲁迅,就是毛主席最推崇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毛主席不止一次称赞鲁迅对旧文化、旧势力的批判,称鲁迅富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称鲁迅为“文化革命的主将”,要求共产党员学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与立场。 毛主席对于鲁迅的赞美,与他在建国后屡次支持“小人物”“以下犯上”(如支持两个“小人物”李希凡与蓝翎,向红学权威俞平伯“开火”;亲自写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支持“以下犯上”的大学生们,表达对中央工作组将一万多师生打成“右派”或“反革命”的不满)是一脉相承的:他总是站在代表全民族大多数的、为坚持真理而反潮流的人一边。 这也是为何他1957年告诉准备去《人民日报》担任总编辑的吴冷西,要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就要准备做到“五不怕”: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毛主席深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要顶住压力反潮流而行的,是有风险的;而能够承担这样的风险的人,是稀缺的,也是需要支持与大力倡导的。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网文评论】-“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吗?
下一篇:陈独秀的迂腐与毛泽东的伟大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