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9 18:10: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搞钱是信仰,躺平是自嘲,谁打碎了年轻人的幻梦? 只要我不打工,资本家就休想从我身上薅出一根羊毛。既然搞不到钱,那就只好躺平了。 随着打工人、躺平学、内卷这些网络热词的盛行,可以看到一种阶级阶层的群体性焦虑。 同时新一代的打工人区别于传统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从而在认识到阶层跃迁的渺茫希望之后,最终选择了躺平,拒绝一切不必要消费行为。这些流行的亚文化元素,正是这些年轻一代对于自身的嘲弄。 躺平主义也被戏称为非暴力不合作,年轻人努力工作,敬业奋斗,终其一生也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谁也不是生来就是躺平的,而是奋斗了、努力了、失败了,无奈了,最后索性认命了而已。 主流价值一味的批驳年轻人动不动躺平,却无人在乎年轻人为什么这么丧?忽略了背后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房子可以说是承载了一个中国家庭的一生,也是一个家庭构成的基本物质基础。中国的楼市逐渐正在分化,贵的自然是越来越贵,便宜的也更加便宜。 炒土地、炒学区、炒房子,房子成了保值,增值的最佳商品。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不是应不应该买房,而是能不能买得起的问题。 中国人的房子,联结了结婚、生子,这样才算是组成了一个家庭。表面上来看是房子供需的问题,内里却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 大城市早已构建了完善的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体系,配备了齐全的医疗、教育、交通、工作等社会资源。 几万一套的鹤岗房子,没有工作机会、没有完善的医疗,教育资源,即使是房子白菜价,大部分人会去那边落户吗? 在2019年中国城镇家庭负债参与率达到56.5%,房贷占据了家庭资产的四分之三,主要负债来自于银行贷款。 高房价地区往往也是投机最火热和杠杆的地方,刚需天天想买买不起。从政策资金、渠道开发、中介信息、投机,多少人靠着房地产业链暴富,而真正的刚需则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 年轻人辛辛苦苦的干了一个月,最后发现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交完衣食住行,月底一算账单,感情是自费打工。 俗话说的好,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在现实社会中,股票、基金、加密货币给与了年轻人一个幻梦,给与了年轻人一种公平。 一夜暴富不是梦,比特币买房,股票基金实现财富自由,诸如此类的热点给与了很多人一丝希望。 却不知道,一把大镰刀开始悄然收割这些年轻的新韭菜。投机市场是公平的,不看你有钱没钱,只要你玩,最后的结局只有输。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2020年是基金最火热的时间,7月份之后,基金迎来了捡钱行情,撩动了年轻人搞钱的事业心。 本着试水的心态,很多人收益颇丰,从而自信心爆棚。觉得投资比打工更赚钱,想的是或许投入再多一点,节奏再快一点,收益翻倍,买车买房不是梦。本来是轻仓试水,最后却变成了重仓梭哈。 年前火热行情,让年轻人对年后充满了期待。但是基金却迎来了大回调,20%—30%的回撤幅度,不仅让很多人吐出了收益,甚至是赔了本金。 跌的比赚的还要多,每天上班挣钱的速度,都赶不上亏损。只能刷动态、看政策、听大V,来寻求安慰。熬不住亏损,只能割肉出来。 暴富梦的破碎将年轻人打回了原形,割肉存定期,又回到了之前无奈的生活。 如果说基金股票将人打回了原形,加密货币则让很多人放弃了挣扎。比特币坐上了火箭,在今年甚至是突破了6万美元的大关,而在一年前行情最差的时候,比特币一枚只要3800美元。 2010年的时候,比特币的价值连1美元都不到。比特币的走红,也让各种山寨币行情飞涨。币圈真正做到了一夜暴富不是梦,在币圈收益达到100%、200%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借钱炒币、加杠杆,就在很多人以为稳赚的时候。比特币行情反转,价格接近腰斩,无数人爆仓,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靠比特币翻身的神话成为了笑话,币圈早已让让跟风的年轻人放弃了挣扎,暴涨之后的暴跌,市场给渴求翻身的年轻人上了一出真实的社会实践课程。 八赔一平一赚,投机市场中大部分人都是在亏钱的。在不对称信息博弈中,很多人最后的结局只有亏损。 基金、股票、加密货币让想要搞钱的年轻人从美梦中惊醒,基金股票无法实现财富自由,加密货币也无法让人翻身。最终让人回归到了现实,是及时行乐还是温水煮青蛙的过活? 房租、外卖、写字楼民工,到了月底变成了自费打工。如此看来,在高房价、养老难、生活压力下的年轻人只能躺平。 对于成家立业的人而言,躺平也变成了奢侈,房贷、教育支出、生活支出,都在逼着每个人做出选择。 当很多人站在上帝视角去批驳躺平,将原因归咎于年轻人的懒惰、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时候。 或许应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躺平呢?真正的现实是,又有几个人真的敢躺平呢?从搞钱到躺平,是时代财富幻梦的破碎。 搞钱是信仰,躺平是自嘲。梦醒之后,谁能体谅这些人自嘲的无奈呢?而不是指责年轻人不够努力!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