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脚印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脚印 > 文章

看苏修建设所谓“共同体”

时间:2018-12-05 12:22: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看苏修建设所谓“共同体”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它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百多个民族。苏修叛徒集团上台以来,竭力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掠夺、奴役、同化和兼并各少数民族。最近,苏修的一家名为《青年共产党人》的杂志,居然打出所谓“新的历史共同体”的旗号,叫嚷要把“各大小民族”“融合”起来,“消灭民族界限”,从整个“国家”到每个“家庭”,都来实现所谓“族际化”。这是苏修在民族问题上背叛马列主义、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政策的最新自供。
苏修把它的“共同体”描绘得十分美妙动听,说它可以使各民族“繁荣”,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把它具体为什么“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语言共同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实,这统统不过是苏修用来疯狂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玩弄的新花招。
所谓“政治共同体”,实际上就是苏修统治集团在政治上对非俄罗斯民族实行压迫、歧视和镇压,否定它们的民族地位,并且以各种借口随意吞并其它民族。“共同”者,是把非俄罗斯的少数民族同化在大俄罗斯民族的一族统治之下。苏联在一九五九年时,国内尚有大小民族一百二十六个,而到一九七○年,仅仅十一年的时间,就被兼并了七个,只剩下一百一十九个。对于苏修这种赤裸裸的大俄罗斯主义,谁要表示不满和反对,就被扣上“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大帽子而遭到清洗或镇压。
为了“消灭民族界限”,苏修还制造了什么“经济共同体”。这就是在经济上一切都要受俄罗斯族控制和支配,一切都要服从于它的经济利益。它不准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建立自己完整的经济体系。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即使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工业原料或农产品,自己也不能冶炼和加工。乌兹别克共和国是苏联的主要产棉区,十几年来,全苏联三分之二的棉花是它提供的,但是它的棉布产量却只占苏联全国的百分之二至三,而不生产棉花的俄罗斯联邦却拥有全苏联百分之七十的纱锭,生产百分之八十点六的棉布。
还有一个什么“文化共同体”。今天,非俄罗斯民族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都受歧视,落后于俄罗斯族,他们甚至连歌颂自己民族的历史,纪念本民族的诗人和作家,都要受到苏修当局的干涉和镇压。苏修实行同化非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强制推广俄语,取消其他民族的语言。对于这一点,文章作者倒是作了比较直率的解释,他说,
“语言共同体”就是“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中共同使用俄语”。列宁在揭露老沙皇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政策时曾经指出:“在俄国,半数以上,几乎是五分之三(确切些说是57%)的居民遭受着民族压迫,他们甚至没有使用本族语言的自由,他们被强制地俄罗斯化了。”(《列宁全集》第23卷第255页)今天,在新沙皇统治下的苏联,俄语被宣扬为最优秀的语言,是什么“伟大而具有威力的语言”,苏修在非俄罗斯民族地区强制推行俄语,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俄语。结果是“百分之六十多居民认为俄语是自己的语言”。这比列宁当年指出的沙皇俄国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吗?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把民族“融合”和“消灭阶级”直接联系起来,并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消灭民族的(和一般政治上的)压迫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消灭阶级”。(《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今天,资本主义已在苏联全面复辟,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各族人民,使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深化。在这种情况下,苏修侈谈什么“消灭民族界限”,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荒谬透顶的。苏修尽可炮制种种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谬论,但终究无法逃脱它最终淹没在阶级反抗和民族反抗的怒涛之中的厄运,因为“一切民族压迫都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列宁全集》第23卷第55页)

197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考古对新时代的意义

下一篇:华为高管孟晚舟被抓,中国必须强硬反制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