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17:41:0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李大钊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贡献,且积极投身北伐战争,还使用策略分化军阀,使奉系军阀张作霖恨之入骨。 策反直系冯玉祥、奉系郭松龄 1916年,袁世凯死后,其嫡系军队分裂成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奉系张作霖此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势力范围已扩充到东三省,号称“东北王”。 1926年,他以“荡平中国,就任大总统”为目标,举起“反赤”大旗,与直系组成联军,向共产党、受共产党影响的国民军、广东国民革命北伐军举起了屠刀。 而李大钊长期在北方主持党的工作,特别是积极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因此在反动军阀眼里是“赤党巨魁”,尤其是李大钊为配合北伐战争,从策略出发,深入军阀内部,进行策反和瓦解工作,使奉系军阀进一步孤立,更使张作霖如坐针毡。 冯玉祥本是直系将领。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败直胜,冯玉祥驻扎河南。直系军阀吴佩孚因害怕冯玉祥占据河南而形成自己的障碍,寻机将其调任为一个只有空头衔的陆军检阅使(驻北京南苑),又克扣其军饷,使冯陷入困境。正此时,李大钊深入冯部驻地,争取冯倾向革命。冯玉祥由此认识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并与胡景翼、孙岳相约俟机发动政变。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终于倒戈回师北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一举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把持的北京政府。冯玉祥自感力量不足,一方面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另一方面为阻挡可能北上的直系势力,邀皖系段祺瑞出来暂时维持政局。而此时,张作霖乘机率十万大军入关,北京政权遂落入段祺瑞和张作霖之手,从而使北方出现了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 段、张掌权后,便联合排挤冯玉祥,使其不得不提出辞职,段、张便借机委派冯玉祥到西北苦寒之地任“西北边防督办”。冯知是阴谋,拒不受命。 李大钊抓住时机,进一步争取冯玉祥。1925年1月间,他和孙中山的代表徐谦与冯玉祥进行多次交谈,指出:西北地区虽远离出海口,但段、张势力也鞭长莫及,大有经营余地;同时背靠苏联,可争取援助……说服冯玉祥接受任职。 1925年2月,冯玉祥赶赴张家口,开始屯垦戍边,保存并发展了实力。3月21日,在李大钊积极协助下,苏联政府通过了援助国民军武器弹药并派遣军事顾问和教官的决议。 在团结争取冯玉祥国民军倾向革命的同时,李大钊还组织北方党开展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的分化瓦解工作,派遣共产党人任国桢和国民党员钱公来、朱霁青等到奉天(即今沈阳),策动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倒戈。 1925年11月,当奉军被孙传芳、吴佩孚联合进攻而从上海及津浦线不断溃退之际,郭松龄宣布脱离张作霖,改部队为东北革命军,加入拥护革命的军事阵营。后因张作霖和日本相勾结,郭松龄最终兵败被害,但其部将魏益三继承了他的遗志,率部参加了冯玉祥国民军。 协助冯玉祥,粉碎张作霖荡平北方的梦想 从1925年11月至1927年4月,随着战局的推进,李大钊还不断地根据收集到的情报、资料,制定战略部署,分化、瓦解、打击张作霖部。 1926年3月,在李大钊安排下,冯玉祥赴苏联考察军事,思想改观极大。不久,北方战场发生急剧变化,南口大战失败,国民军仓促西撤,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奉直联军大打“讨赤”大旗,南讨广东国民革命军,北讨冯玉祥国民军。李大钊遂决定请冯玉祥立即回国,参加北伐。 在莫斯科,于右任向冯转达了李大钊为其制定的作战方针——“言援陕事,当与国民革命军一致”。1926年9月16日,冯玉祥到达五原(位于今内蒙河套地区)。次日,他召集五原的将领决定成立国民联军,亲任联军总司令,同时举行了誓师大会,揭起了“打倒北洋军阀”、“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旗帜,并在李大钊、刘伯坚等共产党人的组织指导下,在全军范围内建立健全了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政治工作制度,使国民军走上了开辟北方战场、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走上北伐战争的道路。 五原誓师后,关于国民联军的战略方针问题,在冯玉祥未回国之前,李大钊即阐明冯玉祥出兵陕西的战略:“请即出兵陕西,经富谷县、葭县、延川、洛川、耀县攻取同州直扑潼关,一则可以阻吴败退入陕之路,一则可以解西安、三原之围。”李大钊又请方仲如亲自到冯军中,并致函冯玉祥:“当定方针为‘固甘援陕、联晋图豫’八个字”。 确定出师路线后,冯玉祥兵分多路赶赴西安。11月27日,冯玉祥彻底击垮刘镇华“镇嵩军”,解了杨虎城、李虎臣长达8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粉碎了张作霖消灭国民军、荡平北方的政治梦想。 建议阎锡山“保晋拒奉”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蔡园就任“安国军总司令”。5日,李大钊即写信给当时的党组织,指示:“联络阎锡山,使之消极,不与奉合作”。 1927年1月,李大钊又以北方区委名义向党组织提交报告《奉系最近军事计划》,指出:“奉方对南之真意,可概括言之如左:姑以他人(吴佩孚、孙传芳等)之兵力抵御党军、国民军,他们能抵御得住,固佳;如不能,则奉方出其生力军以与转战数省疲敝无力之党军、国民军战。如此,确信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李大钊洞穿,张作霖此战略部署乃在坐收渔翁之利。针对张作霖这一计划,同时又针对奉直之间既联合又矛盾的现状,李大钊提出了多项策略并加以实施,以分化奉直两部军阀。例如,加强国民革命军与直系军阀靳云鹗的联系,打破奉系“许靳以河南”的诱惑,靳云鹗最终与入豫奉系开战;进一步加强与山西军阀阎锡山的联系,打破奉系对阎锡山的拉拢,使之与国民军合作,并接受李大钊的建议“保晋拒奉”,从而打破了奉系不费枪弹坐待江山的美梦。 1927年4月6日,对李大钊恨之入骨的张作霖在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默许和支持后,悍然出动300多名军警特务,包围了苏联驻华使馆内的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逮捕了李大钊等60余人。4月28日下午2时,李大钊等20人即被执行绞刑,惨遭杀害。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学习李大钊烈士五四时期的雄文
下一篇:李大钊论民主政治的源泉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