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心目中的毛主席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心目中的毛主席 > 文章

毛主席为何“犯错”那么多

时间:2019-01-12 10:10: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主席为何“犯错”那么多
 
 
毛主席自1921年创建中国共产党,到1976年9月9日逝世,为国为民整整奋斗了55年,从一个山沟里的农民子弟成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他亲自领导下,把一个一穷二白、一团散沙的旧中国,建成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贵贱、没有“黄、毒、赌、黑”和基尼系数保持在0.2的社会主义国家,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让世人折服的盖世功劳。他为何在政治遗嘱中要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我对毛主席这段政治遗嘱是这样理解的:第一件事为什么 “持异议的人不多”呢?因为那是武装斗争,敌我分明,生死攸关,胜负定论,谁能在一个胜利者面前说三道四呢?
第二件事为什么“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呢?因为它是一个“理论是非”问题,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水平的不同,必然出现认识上的差异和态度上的是否。判断一个理论的是非,需要通过历史来验证。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手中有权,谁就是真理,谁就说了算数。

“文化大革命”这是毛主席亲自提议,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举手同意的大事,而且被人们喊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最后成为当今中国最敏感的问题。不过邓小平在经历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看到了胡耀邦、赵紫阳两任书记相继下台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历史事实之后,他于1992年1月讲了一句很精辟的话:“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句话似乎与毛主席说的“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主席为什么只字不提从新中国成立到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前这17年的历史?这是认识毛主席为人处世的关键。对一般人来讲,“抗美援朝”和“三大改造”都是很露脸的事,应当大书一笔,而毛主席却避而不谈,这说明毛主席的品德高尚。因为,当年在议论抗美援朝时,中共高层内人人反对,唯毛主席一人“独断专行”,后来得到彭德怀的支持,并答应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在彭总直接指挥之下,百万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如果毛主席把它据为己有,全党全军全个人民能服气吗?
 
“三大改造”是中国一大创举,农业合作化是贫下中农自觉自愿的行动,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共产党用赎买政策让资本家敲锣打鼓进入社会主义的。如果毛主席把这一功劳也算在个人头上,贫下中农和资本家也不干啊。
 
中共“八大”以后,毛主席退居二线,党政全面工作交由刘少奇和邓小平主持。毛主席曾经说过,他对这段时间的工作不太满意,因为党的路线方针受到了“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比如农业合作化高潮时被人泼了凉水,而“反右”斗争却被扩大化,而“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则“左”的让人们失去了理智。
 
当年的历史真相是:“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它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想通过开门整风,在中国“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但是,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这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阶级本能的反映,是在政治上作垂死挣扎的表现。毛主席只好决定进行反击,但规定了政策,即“右派分子”在全国范围内要控制在5000名之内,做到“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毛主席的斗争策略一向是“斗思想”,不斗肉体。
 
随后,中央成立了以邓小平为组长,彭真为副组长的“反右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部署反右斗争。执行结果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达“右派分子”指标,党支部则给共产党员人人下达诱导“右派分子”出笼的任务。最后反右的成绩是,全国抓出“右派分子”55万多人,其中仅李井泉治下的四川省划定“右派分子”有5万,“中右派分子”有6万。而且所有“右派分子”统统被开除公职,发配到艰苦条件的地方去“劳动改造”。把毛主席想要实现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被这些无视毛主席政策的“形左实右”官僚搅成了“万马齐喑”恐怖局面。
 
“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民希望改变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命运的伟大创举,而“大跃进”则是全国人民响应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和意志。现在我们就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真相。
 
1958年6月底7月初,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3期发表《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称:“把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的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由信阳地委秘书长赵光带领工作组,首先在遂平县卫星集体农庄试点,在原21个农业社的基础上,又并入6个社,共27个农业社、9360户参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样,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诞生了。
 
毛主席这个一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革命家,得知这一信息之后,于8月4日、5日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国县的农村后来到河南的新乡,7日凌晨,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当谈到嵖岈山公社试行简章时,毛主席聚精会神,边听边问,他说:“这是个好东西,给我!”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毛主席视察三省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1958年9月29日产生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到1958年底全国基本上实现“人民公社”化。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了,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大跃进”是“人民公社”化的必然趋势,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现。但党内一些人却被群众的热情冲昏了头脑,甚至做出了反科学的举措。如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大刮“共产风”,都吃“大锅饭”。结果把“人民公社”搞糟了,把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浇灭了,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最后跟着闹浮夸风最凶的五省饿死了人,破坏了生产,造成了天灾人祸,成为共产党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工作是人家做的,锅也是人家砸的,你让毛主席说什么好?不过毛主席对造成的灾难还是承担了领导责任,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由此人们也看到了毛主席的自我批评精神和高风亮节。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纪念一位犯了错误的老人家

下一篇:《是谁觉醒了中国?》序言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