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1 00:40:4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稀缺少见的交响音乐伴奏《红灯记》演出实况录音(1968年) 很早就从一些介绍样板戏的书中看到,江青曾经建议搞一部交响音乐《红灯记》,后来没有成功,就不了了之了。我最近搞到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8年的实况录音,内容就是交响音乐伴奏《红灯记》。从时间、形式和内容来分析,很像那个被全盘否定的交响音乐《红灯记》版本。 1968年夏,殷承宗尝试着用京剧谱写了毛主席的诗词《咏梅》和京剧《红灯记》的钢琴乐谱,并分别请来李维康和刘长瑜作伴唱。后来这两段录音被人送给了江青,江青听了之后对《红灯记》的改编发生了兴趣,但嫌用钢琴伴唱的《红灯记》不够排场,便指使殷承宗像《沙家浜》那样,搞一部交响音乐《红灯记》。殷承宗回团后根据指示立刻搞起了交响音乐《红灯记》,但庞大的乐队老是在音响上盖过演唱,经过多次修改试唱,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在交响乐作曲和驾驭交响乐队方面,殷承宗的能力远不如他的钢琴那样得心应手。1968年秋,交响音乐《红灯记》进行了首场彩排,江青听了以后非常不满意,又重新提起了钢琴伴唱《红灯记》而彻底否定了交响音乐《红灯记》。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版本就是江青否定的那个交响音乐《红灯记》呢?我的理由是: 1、1968年9月28日《人民日报》曾发文讲到:“在国庆期间即将同观众见面的,还有无产阶级文艺新创作、新品种——交响音乐伴奏京剧《红灯记》。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舞台这种繁荣的动人景象,进一步显示了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威力。”这里讲的交响音乐伴奏京剧《红灯记》,应该是1968年国庆节公演的那个录音,全称“交响音乐伴奏《红灯记》”。 2、虽然后来的样板戏全部采用了中西合并的乐队伴奏,但这都是1969年以后的事了。那时样板戏要拍摄彩色电影,为了加强和渲染音乐气氛,特别改制的乐队,且西洋乐队都是采用单管制的小型乐队。而这个版本的乐队可以明显听出是双管制的大型交响乐队。 3、从录音的唱段和念白都能听出是1966年的版本,而用中西乐队伴奏的京剧《红灯记》修改版本已经是1970年的事了。 4、演员都是《红灯记》剧组的原班人马。除了高玉倩因“历史问题”被打入冷宫外(后因要拍京剧《红灯记》的彩色电影,江青又点名要高玉倩上李奶奶的角色),李奶奶由老旦名角王晶华扮演。演员的起用也能证实这个版本的准确性。 5、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录音,可以说在文革期间从来没有在任何电台中播放过。说明当时首场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作了录音,但因为不被江青看好,这个录音也只能打入冷宫。 整场交响音乐《红灯记》的编排有点象早期的交响音乐《沙家浜》,不单单有唱段,还有念白,比较交响音乐《沙家浜》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合唱部分,它更多是把京剧《红灯记》的部分场次移植了过来,但没有场次,只有段落。整场共分5个段落:1.接受任务;2.痛说革命家史;3.赴宴斗鸠山;4.刑场斗争;5.仇恨入心要发芽。我听下来,感觉这是京剧《红灯记》的压缩版或曰精华版。如果说它叫交响音乐《红灯记》实在不准确,还是交响音乐伴奏《红灯记》的叫法比较贴近。 交响音乐伴奏《红灯记》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yucpumXvOVAXNpvMfc_Hw 提取码: kiy9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梦游偶感
下一篇:童年的梦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