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天地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天地 > 文章

把晦涩当高明,如此“满分范文”是坏示范

时间:2020-08-05 15:20:1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李蓬国 - 小 + 大

因为大量引用冷门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词,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对外公布后,引发舆论争议。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称,上述文章经过三次打分,最终阅卷组决定给出满分的成绩。关于争议,陈建新表示,尽管存在晦涩和难懂的情况,也不希望学生模仿,不过其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所获得的分数“恰如其分”。(8月3日《新京报》)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被普遍认为晦涩难懂,但一些专家仍然表示支持给它打满分,认为“恰如其分”。我以为,此“满分范文”是一种坏示范,把晦涩当高明更是一种错误和恶劣的导向。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文章开头写道。如此艰涩、拗口、“装逼”的掉书袋,实在令人不忍卒读,但一些专家学者和作家居然为之点赞,难道他们也“生活在树上”,喜欢“云里雾里”的表达方式?

这篇“满分作文”引用大量哲学家的名言,充斥大量生僻字,即便是没有引用名言,没有生僻字的句子,也大多是不正常、不通顺、不知所云的。本人毕业于中文系,当过高中语文教师,近年来在各大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今年写的高考下水作文也在主流媒体发表并受好评。但坦白说,我看不懂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

我反复阅读过《柏拉图全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等西方学术名著,也痴迷于《树上的男爵》的作者卡尔维诺、《城堡》的作者卡夫卡等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对这些经典学术、文学作品,也许我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地概括其“中心思想”,但我之所以饶有兴趣地反复阅读它们,并做了不少阅读笔记,就因为自以为能够读懂、欣赏大部分句子、段落,以至整部著作。

虽然绝大多数网友都批评这篇作文过于晦涩,令人无法读懂,而且专家们也承认此文确实晦涩,但他们又认为应该打满分。据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介绍,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点评专家同时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既然该文晦涩难懂,故弄玄虚,卖弄学问,那就说明作者不是写给人看,而是为了给人制造阅读障碍,从而让一些人自愧不如,让一些人顶礼膜拜。既然这篇作文让大部分人看不懂,就说明在“装逼”,又何来“老到”呢?把晦涩说成“深刻”,把不知所云说成“稳当”,真够胡扯的。如果晦涩等于高明,那么,马克思就应该把《资本论》写得连他自己都看不懂,以显示他的高超学术水平。

既然专家承认该文晦涩,却坚持给它打满分,让它成为“满分范文”,却说什么“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岂不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称 ,阅卷老师经过复审和复评以后给了满分,“这种举动值得肯定,这并不是说鼓励大家都去写这样的作文,而是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个性,写出有个性化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这种作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告诉记者,语文作文阅卷和评分是专业领域内的事务,上述作文能够获得满分,是尊重个性化表达的体现。他发文称“容不下一篇晦涩文章的舆论,是对高考作文个性化叶公好龙”,强调“高三语文作文命题与阅卷,都是十分专业的事务,应该尊重专业的意见”“专业的态度是,让看得懂的人来评价。这就是我一直坚持进行专业评价的原因。”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包括“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可如今,一些专家却吹捧这种比“党八股”更令人难以卒读的学术腔文章,美其名曰“个性化写作”,并称广大读者“看不懂”是因为自己没水平,“不专业”,不配拥有发表评论的权利。

我终于明白了专家支持这篇满分作文的理由:通过肯定这篇“装逼文”,来说明自己“看得懂”,以凸显自己高于普通网友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他们表面上是吹捧这篇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实际上是借此吹捧自己。

写文章要“讲人话”,要让人看得懂,这是常识。但一些专家包括能够影响高考作文走向的专家,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把晦涩当高明和个性,岂不糊涂?倘若这种错误且恶劣的导向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教育必将被引向歧途。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高考作文不说人话等于高分?

下一篇:嚆矢和振翮——不说人话等于高考作文高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