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6 21:18:15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 小 + 大
新中国的票证史,就是新中国人民的创业史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在毛主席时代,有各种各样的票证,它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印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攻击毛主席时代的人,常常以这种票证为主要罪证,控诉那个时代的民众生活如何艰难,国民经济如何如何不好。 在我的记忆中,这些票证大到自行车票、收音机票、缝纫车票,小到有酱油票、线票、布票、煤炭票、豆腐票等等几十种甚或上百种,可以说是票证“多如牛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票证,有人说是经济不好,人民生活不好,物资不丰富。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这是必须承认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对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是不是也应该看一看呢。 自1840年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这百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什么,本文不再赘述。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创建的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的。那时的新中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在那个时候,电线杆叫“洋杆子”,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可以说,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已属不易,更别谈什么工业生产了。 那个时候实行的票证制度,是在一穷二白、四面封锁,腹背受敌的国情上诞生的。它的诞生,让新中国从制度上保证了分配的公平,物价的平稳,从而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序。在这个基础上,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集中力量建设人民的新中国。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几乎是天天都有新工厂诞生,天天都有新产品问世,新中国呈现了朝气蓬勃的活力。经过十余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的生活水平较新中国之初,有了明显的改善。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进入七十年代后,这种进步就更加明显,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票证也逐渐退出了人民的生活范围,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除仅有极少的一些票证存在外,其它的票证都成为了历史。 透过新中国的票证史,可以看新中国之初人民生活的艰辛,更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万众一众,突破封锁,建设新中国的豪情,人民群众不计报酬,省一粒粮,节一点水的勤俭精神和如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及建设新中国的冲天干劲。 新中国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除了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外,也与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艰辛有关,这其中也与新中国的票证制度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票证史,就是新中国的建国史,就是新中国人民的创业史。 现在有些人对票证制度进行攻击,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用辩证法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新中国的票证制度,就没有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的长治久安。一个人如只看到了吃最后一个烧饼后打的饱嗝,却没看到或不愿看到,甚至否定是前几个烧饼打下的基础,那他是注定没有任何前途的。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从一幅毛主席的照片谈开来
下一篇:谈谈“谁和毛主席走得近”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