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从现在的一件小事,看毛时代的“进牛棚”

时间:2022-06-15 10:56:51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 小 + 大

从现在的一件小事,看毛时代的“进牛棚”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一直到现在,还是有一些人总是对当年进“牛棚”愤愤不平,甚至到终生时还是耿耿于怀,总认为他自己不该进“牛棚”,象自己这么“了不起”的人,怎么能进“牛棚”呢。
“牛棚”是什么,“牛棚”其实就是农村用来圈养猪马牛羊等牲畜的地方。“牛棚”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给猪马牛羊盖个简陋的房子;一种是在猪马牛羊与人之间打个隔板或砌个墙,猪马牛羊与人同居一屋,但不同间。这种地方,在政治启蒙运动后期,被一些人诬为了“牛棚”,从而成为流行词,成为控诉词。
毛时代的政治启蒙运动中,一些“革干”或知识分子自述被“关进”了“牛棚”,认为对他们太不公平。这其实是他们的夸张语言,至少据我所知,并没有把他们“关”在这个地方。比如,有人还把将军楼,也称为“牛棚”。
那个时代再荒诞,也不会把他们搞成种个人畜混居的,相反对他们还是很客气的。比如,在这样的“牛棚”中,有些人可以喝茅台,开小灶,甚至可以写信要求照顾他自己的子女。再比如,他们的劳动量很少有定额,在劳动过程中有休息,甚至可以迟到早退,有病了可以躺平等等。毛老人家的目的,也只是让他们流身臭汗,出出苦力,通过这种劳动锻炼,让他们知道劳动人民生活不易,“粒粒皆辛若”。让他们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拉进距离,增加感情。
他们在住“牛棚”期间,工资是不少一分钱的。这种待遇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关于“牛棚”的事,大家可以多去看大多数当事人的回忆录,而不是看少数人的回忆录。
前段时间听我老婆讲,她送外卖的一个同事给她讲了一件小事。这个同事以前曾是一个保洁工。在没干保洁工前,她走在街上随意扔物,即使有垃圾箱,她也不愿意去投进去。她总认为,反正是有人会扫的。后来,一个阴差阳错,让她成为了保洁工。每天上班时,除了不停地走动外,还要接受各种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遭遇”。事已至此,她才知道了做保洁工的辛苦。她后来不做保洁工了,但从此,她再也不随地弃物了。她同时也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弃物,而是要放进垃圾箱。
通过我老婆讲的这件小事,就可以体会到当年毛老人家的良苦用心,他老人家是不是对劳动人民很有感情啊,是不是对那些“革干”或知识分子也很有感情啊。他总想让他的“兵”,心中能有劳动人民,能体会到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苦。通过这种劳动,知道劳动人民生活的不易。要做劳动人民的朋友,不要做劳动人民的老爷。毛老人家的做法,其可谓“润物细无声”啊。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相爱着

下一篇:为什么称她为政治启蒙运动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