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一场政治启蒙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连载4)

时间:2022-06-23 12:44:14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 小 + 大

一场政治启蒙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连载4)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从1966年的11月份始,徐州陆续成立了两个主要派别的红卫兵组织。一个是以军队子弟为主要成分的红卫兵组织,叫做“八一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八一兵),司令是张晓阳,是徐州四中的高三学生。这个红卫兵组织,占据了文化宫附近的淮海东路路北的一个建筑为其驻地,这个建筑的名称叫“中苏友好馆”。另一个是以工农子弟为主要成分的红卫兵组织,叫做“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革命造反总部”(简称主义兵),司令是胡小柱,可能是徐州一中的学生吧。这个红卫兵组织,占据了淮海东路与彭城路北端交叉口东南角,处于淮海东路路南的一个建筑为其驻地,这个建筑的名称叫“基督教堂”(也有可能是天主教堂,因时间太久,也有可能有误)。
这两个红卫兵组织都自称为革命造反派。但实际上,徐州的市民和学生还是对他们有各自的称呼的。八一红卫兵被称为“保皇派”,毛泽东主义红卫兵被称为“造反派”。这两个红卫兵组织号称是徐州市的,其实也就是个帽子而已。很多学校的红卫兵组织也都有自己的地盘,大多数学校是以本校的红卫兵名称参加到这两个帽子司令部的,他们也是与这两个红卫兵组织处于既紧密又松散的关系。比如,我在校外参加了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我也在校内参加了校内的红卫兵组织。比如,徐州市有了重大事情,各校的红卫兵组织,就分别集合在了这两个红卫兵组织的大旗下。
与此同时也可能略早些时间,徐州铁路成立了“徐州火车头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火车头),这是一个铁路系统工人的组织。司令是杨正祥,是徐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这个铁路工人组织,占据了徐州火车站对面淮海东路交叉口西南角的铁路宾馆为其司令部驻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徐州火车头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成立,才催生了徐州市及其各工厂或单位革命造反组织的诞生。
徐州市及各工厂此后又相继成立了名称各异的革命造反派组织。以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厂等造反组织为班底,又成立了“徐州市红色工人革命造反队总部”,后来可能又改为了“徐州市红色工人革命造反总部”(大概名称,由于时间久了,可能有误,改名具体时间不详),又称为“工总”。总司令是栾昌善,他是徐州重型机械厂工人。驻地在淮海东路中山堂电影院的东隔壁的大院内(实际是中山堂电影院散场大院),后来又迁到了徐州市工人文化宫的院内。关于“工总”的具体名称,还请广大读者指教。
徐州市还有个“贫下中农革命造反委员会”(此名是否有误,还请指教,我曾见过一面“红色农民造反委会员”的旗帜),简称“红农会”。会长姓名不详。红农会主要是由下淀地区农民为主而组建的,这个组织在徐州属于保守派,也就是保皇派。在徐州刚开始武斗时,就是他们头戴柳条帽,肩扛白蜡棍来参战。所以,又被称为“棒子队”。至此,棒子队就成了红农会的代称。
徐州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徐州师范学院(现称江苏师范大学),一所是徐州医学院(现称徐州医科大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这两所大学的革命造反派,参与徐州“普罗大众”的革命造反活动或联系不是太多、也不是太紧密。可能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他们是大学生,不太屑于和中学生的“熊孩子”来往,二是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说不来太多的话。
徐州师范学院的造反派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周美霞,徐州医学院的造反派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徐峰。周美霞和徐峰这两个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被另一派关了起来。据说,周美霞一度抑郁(当时的说法是有点精神状况不太好)。而徐峰则是承受不了折磨,选择了自杀。也据说,是用刮胡子的刀片,割了大腿动脉,流血太多而死亡。当时听到这消息后,我难过了有好几天。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为什么称她为政治启蒙运动

下一篇:孟宪达被拘留三周年纪念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