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24 16:51:5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张文宏发声,像他一样活成正常人 张文宏发声了,在8月18日的夜晚。 一纸微博,仅仅一个小时,便有数万转发,几十万点赞。我打开留言区,也几乎都是支持和安慰张医生的声音。 我知道大家的热情,背后其实无非是一句:你没事,很好。这让我看到了一个网络平台正常的样子,一个社会该有的正常的样子。 张文宏的回应看起来很长,但又是如此简单。他就是说了说最近在做什么,甚至只是说了一些小事和细微的感受。 比如“周一唯一遗憾的是因为上海市集体专家查房,周一下午原来的特需门诊不得不停诊。对不起挂了号的患者”;比如“现在正在看电视”;比如,最想看到的是“到了时间就下班”,正常上下班。 是啊,回头想想,我们想回到的无疫时代,不就是按时上下班,回归自己的小生活,安安分分做个普通人吗?这就是亿万民众当下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 而不去抹黑、踩踏、攻击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常履职的医生,也算是一种本分吧。这几天,很多人自发地驳斥那些攻击张文宏医生的声音,捍卫最基本的常识和最朴素的正义,当然更是一种努力。 张文宏活得正常,还在于他很明白一个医生的职责,并按照自己认为的、想要的去做。比如,他会体谅到挂他号的患者,在不得不停诊后争取转到第二天。 这也并非张文宏自卖自夸,最近,上海的傅蔚冈老师便讲述了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张文宏,也普普通通,正常而可爱,一个嘱咐病人不需要吃什么药、不做其他检查的医生。 张文宏不是什么圣人,从他的言行举止中也可以看出,他从来没想过做什么圣人。反而是,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个普通人,只是想上班下班,过正常的生活。 然而,张文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难得的。 近年来,很多人越来越不正常了。 他们似乎变成了一种网络寄生物,不断地寻找着像张文宏这种既有影响力又有人格魅力的宿主,然后从各种刁钻角度啃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博取关注和流量,获得一些拥趸和影响力,进而牟利。 做个正常人,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谈。 他们激动着,亢奋着,不断地四处搜寻着、追赶着,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个正常人的资格,或者说是被剥夺。他们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一个抽象的、遥远的、宏大而虚幻的情绪运动。 是的,这仅仅是情绪,跟思想没有关系,这恰恰是反思想的。 什么样的人是正常人?我觉得,是生活的大于政治的,是具体的多于抽象的,关照身边的而不是遥远的。 承认并表达牛奶鸡蛋就是比稀饭有营养,这很难吗?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对于那些心中始终装着“东方西方”的人来说,似乎又很难。 一个人平均也就是几十年的生命,干嘛非要活得狭隘偏激、歇斯底里、非此即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呢?活在真实和常识中,它不香吗? 张文宏的这一席话,其实也是柔中带刚的。 比如,他并没有正面回应那些攻击和举报,甚至一个字都没写,这就是不在意,不在乎,这就是对那些无端指责和谩骂最好的回击。 事实上,那些寄生虫的目的,也就是等着宿主回应,等着宿主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设定的议程、圈定的立场去受摆布。 张文宏的这份回应中,或许还暗含了一种态度:该干嘛干嘛去吧,我很好,希望你也好。 张文宏是善意的。我始终相信,一个正常的社会、健康的社会,天使是一小部分,魔鬼也是一小部分,我们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因为普通而更容易接近,因为正常而更容易舒展人性。 张文宏的医术我们这辈子可能学不来了,但是张文宏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风格我们是可以学习的。 像张文宏一样做个正常人,真心不难。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 因为他们早已丧失真心。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狭隘民族主义渐成舆论公害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