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评论 > 文章

我们拯救不了今天的鹿道森

时间:2021-12-02 21:28:42    点击: 次    来源:纸上建筑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我们拯救不了今天的鹿道森


年轻的摄影师鹿道森蹈海自杀,令全网为之深深惋惜,同时也迅速发起了一个讨论“如何拯救身边的鹿道森?”——是的,我们都希望有这样的机会,但是……
他留下了详尽的遗书,却没有留下让人挽留的窗口,是什么令他如此决绝?
是无法医治的童年创痛。
鹿道森遗书中呈现的心灵创伤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家庭不睦……这些牢牢盘踞在他心理底层的阴影就像慢性毒药,在二十年后摧毁了他。实际上他成年独立生活之后,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素的现实控制,事业也颇有小成,虽然不时被经济拮据和未来焦虑所困扰,但哪个年轻人不是这样?何至于此?
然而幸福童年的缺失,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同龄人的一半,白天是现实坎坷的困难,夜晚是童年噩梦的纠缠,灵魂没有片刻降息,人生成为了100%的受罪。
幸福的童年、家庭的港湾,这些普通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东西,实际能为我们顶多大的雷,你很难体会。之所以我们能有信心“重头再来、东山再起”,只因我们心底最初的元气,身体可以退守,心灵也可以退守,而鹿道森退无可退。
这样的鹿道森我们能否拯救?真的很难。甚至他每天谈笑风生地游走在我们身边,完全无法察觉。多数类似经历的人都不会轻易向他人倾诉这一切:童年时四处借宿、少年时被人羞辱、家里始终战火纷飞……即便长大后也都羞于启齿,他们不会求医,我们不会知道。
童年幸福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动机,缺失了最初的爱,他的一生是没有动力的。回想我们小时候,兴致勃勃做很多事的理由,有大半都是源于跟家人共享的快乐:为妈妈做个礼物,向爸爸展示自己的手工……以及我们长大后坚持奋斗的动力:回报家庭、令父母骄傲等等;乃至我们遇到巨大坎坷时的念头:我还有家可回、不能让爱我的父母伤心……这是他们有勇气渡劫的最后一道关口,而鹿道森没有任何可留恋的东西。
他早年缺失的,今天我们也给不了他,一切都太晚了。
可能我们无法拯救今天的鹿道森,但可以拯救明天的鹿道森,他们就是今天的留守儿童、校园霸凌受害者、失责家长的子女等等。其中有些乃是当今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多年来一直被关注,它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它是事关一代人心理健全的重大工程。
这一系列问题其实是相关的。在开始,两个人结婚生子,最初的轨迹与正常家庭并无不同,但随后可能因经济的压力,父母一方或两方外出打工,孩子抛给老人或亲戚。这些缺乏足够关照的留守儿童,极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为什么大量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农村和中小城镇?而大城市相对少见?因为大城市的父母不必离乡背井去打工,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任何蛛丝马迹都敏感,家家如此,很多校园矛盾都被解决在苗头,家庭教育也比较到位,学校和老师也不敢不高度注意,其整体状况和那些以留守儿童为主、师资力量缺乏的乡村学校迥然不同。
多年后打工的父母终于回乡,夫妻感情与亲子关系,也往往由于常年的分离而变得疏远,甚至矛盾丛生,彼此无法理解和沟通。子女会认为父母亏欠了关爱,而父母会认为子女白瞎了年年寄回来的钱,从各自的角度都是一肚子苦水,该埋怨谁?
这是家庭的创痛,也是社会的缩影。贫富差距、发展不均衡,造就了很多无奈和悲剧。只有当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百姓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教育和基础建设底线整体提升之后,大规模的离乡背井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有什么建议呢?当前我们的发展仍然在路上,虽然比以前好了一点,打工和留守依然普遍。而普遍的观念也支持不在家里受穷,而是外出给家里寄钱。但是如果几十年后重新选择一遍,会不会发现贫寒的厮守结果更好一些?然而在当下久贫乍富、高速变迁的社会里,贫寒本身是最大的不堪,贫寒之家会遭遇更多的打击与羞辱,这个时代没有最优解。
只能一切拜托给时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遵循当初的诺言,把发展的红利普惠给民间,先富带动后富,贫富落差减少,城乡没有差别。同时也建议公众改变观念,挣钱是解决温饱的手段,但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为钱不顾一切。但凡家里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争取能在一起生活,陪伴孩子长大,夫妻彼此不要为了钱而互相埋怨,社会不要鼓励拜金攀比之风,舆论驱散消费主义的洗脑。希望未来的鹿道森能在他们人生的起点,得到对他们真正重要的爱与陪伴。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内外矛盾的关系不能颠倒

下一篇:知识分子与群众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