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0 17:32:4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读错字怪文革?!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网上近日的热点是北大校长把“鸿鹄”两字中的“鹄”读错音。其实读错字,是很正常的事。我个人一直都认为,对于不认识的字,可用“秀才不识字,只读半边音”来解决。中国字几千个,谁人能识全?读错字,这真得算不上什么事。所以对林校长读错字,我一直认为很正常。 今早打开电脑,看到林校长为此事还写了致歉信,深为感动。但读完全文,突觉林校长太强调客观,没从自己的主观上找原因,有点不虚心,颇有反攻之意。尤其是道歉信中,把读错字归咎文革,实在是令人跌眼镜,说的不符合逻辑。 林校长说造成他读错字,是因为“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评:读错字不怪我,都赖当时大环境太差)”林校长当时是上的小学(五年级)还是中学(你应是所谓的新三届了)呢,你可能是文革中既上小学又上了中学吧,不然道歉信中这句“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咋理解呢?我在文革开始时,是刚上初中的一年级,我记得“鸿鹄” 这两字出现在一篇古文中,题目叫“学奕”(学奕是学下棋的意思)。全文我背不完整了,但这一段印象最深还能记起:“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当时老师就强调了这“鸿鹄”两字的读音。不知林校长当时用的什么语文教材,别给我讲是省编,那时教材全是部编的统编教材。退一步说,你上中学后没学过“鸿鹄”这两字,那上高中、上大学,后来在工作中,也一直没遇到过这两字吗?再说没遇到过这两字,恐怕就说不通了吧! 有句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有错认之、改之,善莫大焉。有了错,还不买账,还推到客观原因上去,那就不对了。照校长这理这逻辑推下去,那贪官犯事了,是不是要找老大问责;那拉不下来大便,是不是要怪地球没有吸引力。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返回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