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评论 > 文章

“不争论”必须叫停!(2-1)

时间:2019-10-20 11:13:35    点击: 次    来源:选择信息来源    作者:三峡人家 - 小 + 大

“不争论”必须叫停!(2-1)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不争论,要作为一条原则。”
这是从1981年制定《决议》时的“硬着头皮顶住”,到1989年的“理论问题两年之内不讨论”,再到1992年的“姓‘资’姓‘社’不争论”逐步发展而来的。并作为党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方针”。
长期以来它成为堵塞言路,封锁正义声音,围剿无产阶级革命派的紧箍咒和杀手锏,现在必须坚决打破! 
“不争论”已经受到无产阶级继续革命派的抵制和批判,但是对于“不争论”的荒谬性和反动性,对继续革命的严重危害性,对当前深入批判的重要性可能还有人认识不足,本文的目的就是力求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不争论”的荒谬性、反动性和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不争论”的“原则”,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则和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是一条主观唯心论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自始至终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样,作为人类社会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也必然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斗争中前进的,是在争论中发展的。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百家争鸣的时期,16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都是最为生动的证明。即使在人类社会处在比较平稳的时期,不同阶级和不同政治流派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争论与斗争,也从来就没有停息过。谁也没有办法停止这种永无休止的争论和斗争,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历史发展中这种客观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因为人类社会的争论与斗争是免不了的客观存在,既使用压服的办法不许争论,也不可能消除人们思想上客观存在的分歧,压服的结果是压而不服,反而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

第二“不争论”的“原则”,是违反真理发展的规律从而扼杀真理的反马列毛主义的“原则”。
    马克思最早指出:“真理是通过争论(有的也译作‘论战’)而确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86页)
恩格斯在批评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压制党内批评的严重错误时,也曾十分尖锐地指出:“工人运动的基础是最尖锐地批评现存社会。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工人运动本身怎么能避免批评、想禁止争论呢?”(同上第37卷第324页)也就是说争论是工人运动的生命,禁止争论等于扼杀工人运动、
    列宁则更进一步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出发更加深刻地批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带有“论战性”的特点,所谓论战性就是争论性,斗争性。他并且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不领会‘马克思体系’的‘论战性’,那么现在和将来都不会领会‘马克思体系’,因为这个体系的‘论战性’正是资本主义本身的‘论战性’的确切反映。”(《列宁全集》第四卷第69-71页)就是说“论战性”是由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性决定的,马克思理论体系是在同资本主义理论的论战中建立并发展的。鲜明的论战性,即争论性和斗争性是它的本质的特征。
斯大林也曾重申过“真理是由争论而确立起来的”话。
    毛主席把党内不同认识、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与批评,作为党内生活的一条重要原则提出来。他曾十分深刻地指出:
“尊重唯物论、辩证法的人,是提倡争论的。”(毛主席1958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南宁会议上的讲话)就是说提倡争论是由唯物辩证法所决定的。
他并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十分深刻地论证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必然还是这样。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们普遍地抛弃,另一种真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斗争包括争论,争论是斗争的一种形式,即是文斗而不是武斗,而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斗争就是争论。
    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否认矛盾,否认斗争和争论,也就从根本上扼杀了真理。
以上五位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都是主张争论的。“特色教主”的那个“不争论”的“原则”显然是违背马列毛主义的。还能说“不争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吗?“特色教主”这条“不争论”的原则,充其量也只能归结为“特色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个专制的扼杀真理的原则,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是根本对立的。

    第三、“不争论”的“原则”,是一条破坏“双百方针”和毛主席关于“放”的治国方略的反动“原则”。
    1956年4月和5月,毛主席分别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发展科学与文化的重要方针。他指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济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这应当成为我们的方针。”
他并且意味深长地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时隔不到一年之后的1957年二月和三月,他先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更加集中的深刻地论述了这个方针。毛主席强调指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短时性的方针。”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的互相争论和互相批评,既允许批评的自由,也允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两种方针:是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居其一。我们采取放的方针,因为这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的方针。”
并且指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办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
    读了毛主席上述这些极其深刻的科学论述,使我们明白了一条真理,无论是思想文化的发展还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都必须在矛盾和斗争中才能实现,也就是他主张马列主义积极斗争和争论的哲学,在斗争中去伪存真,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为什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百花”到处被摧残并使之凋零,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毒草到处泛滥和滋生,人们的理想信仰丧失,社会道德沦丧,整个国家的科研技术体系在企业化和承包制的转制改革中几近全面解体,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与技术产权的产品不到三分之一,对外出口的高技术产品9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这同“特色教主”所顽固推行的那条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不争论”的专制主义的原则不是直接相关联的吗?

    第四、“不争论”是根本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的反革命“原则”。
    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因而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在做出重要决策之前,按照这一原则是允许并且必须经过党内充分民主讨论的,是允许党内不同认识和意见进行争论的;即便在做出决定之后,也明确规定党员可以保留自己对于组织决定的不同意见,允许党员在执行组织决定的前提下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有根据地批评组织决定的。
因而不仅少数服从多数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原则,保护少数同样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哪里有不许争论的道理呢?
    坚持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本身就是允许党内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争论;既允许批评的自由,又允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既允许领导和上级对于下级和群众的批评,又允许下级和群众对于领导和上级的批评。党从来没有赋于党的上级领导,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一个只许人家服从,不允许人家争论和批评的专制权力,更不允许把这种专制权力进一步上升为党的最高政治纪律,来打压迫害那些持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这完全是一种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严重错误行为
    如果在全党贯彻和推行“特色教主”强加于全党的那条“不争论”的“原则”,贯彻和推行那条共产党员必须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两个高度一致”的专制主义政治纪律,那末,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不就统统被颠覆了吗?因此,坚持和执行“不争论”的原则,是把共产党蜕变为专制的法西斯党的恶劣行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公社是毛主席为实现中国现代化作出的最光辉的顶层设计

下一篇:“不争论”必须叫停!(2-2)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