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01 18:15:22 点击: 次 来源:闲散之人0 作者:闲散之人0 - 小 + 大
最近两起恶性环保事件引人注目。 第一起是发生在福建泉州泉港的碳九泄漏污染,第二起是发生在河北张家口的爆炸。 泉港碳九污染事件发生之后,伴之而来的还有丑闻,丑闻一是“定点抓嫖”,丑闻二是隐瞒泄露数量高达近十倍。 面对这样一起恶性的环境污染重大事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表现出来的应对举措和化解危机的智商哪,说实话就两个字:堪忧!尽管对所谓当事人做了处理,但是,所造成的影响就摆在那里了。 不去解决问题,先想着去解决敢于问问题的人,这是很多政府官僚喜欢的把戏。试图捂着盖着,实在瞒不过去,最后灰头土脸。它们就没有勇气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把实情告诉人们,这其中为什么,大概不必多说。 设计构陷记者,这种卑劣的事情都能做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的?更卑劣的是,大事化小,明明泄露了六十多吨,他能轻描淡写的缩小十倍,告诉你只有六吨多。 其实,这种做法十分愚蠢,在传媒如此迅捷的今天,靠着捂与盖的把戏,还玩得转吗? 客观的说,本身就是一个突发的事故,你如实陈述又能如何? 同样荒诞的还有发生在河北张家口的爆炸事件,记得前几天媒体还在援引张家口相关方面对事故的解读是什么拉乙炔的车辆发生爆燃,引起连锁爆炸。还没几天,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召开“11·28”爆燃事故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果。现已初步查明,发生爆燃事故是由于中国化工集团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氯乙烯扩散到厂区外公路上,遇明火发生爆燃所导致。 一面是自己给出结论,一面是自己再去否定,这种抽自己嘴巴式的事情,此起彼伏,令人错愕。既然没确定事故发生原因,为何急着给什么结论? 泉港碳九官方已经够被动了,被涉事企业牵着鼻子,它说泄漏多少,你就信多少?然后就官方发布?这种草率的处理,无非显示出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之欠缺,以及对事故的一种敷衍心态,大事最好化小,小事最好化了,殊不知最后陷入被动的再出来解释,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你如何消除? 同样,河北张家口爆炸也是这样,官方先把事故的这口锅扣到了厂外的乙炔车上,言之凿凿的认定是乙炔车的失火引发的爆炸,和企业无关,转眼就自己抽着自己的嘴巴出来更换说辞!这种匆忙认定,匆忙发布,匆忙官宣,一次次被打脸,为何就不长点记性? 毛主席时代常说这么一句话,那就是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其实改开以来,就是缺乏调查研究,缺乏沉到一线,直面全过程的能力,被各类事件牵着鼻子走,一次次被动,一次次难堪,你要说这是走资派自个儿找的不自在,也不是没道理。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