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3 15:53:07 点击: 次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肃慎书室主人 - 小 + 大
找到好的比喻,表达就成功了一半。 看到“蛙跳”,很容易想起麦克阿瑟的西太平洋伐日战略,以机场为目标,岛有所不攻。回顾人类技术发展史,会发现技术的应用不是连续(可导)的,而是离散的,跳跃式的。“弯道超车”,让人们误以为技术持续在进步,而且路径是被规定的。事实是,任何人群中新技术的应用,总有个憋力、爆发过程,并不是渐进模式。 因而,如果别国先行占领了更前的技术高地,本国完全可能以千里跃进的姿态,超越别国位置,抢占更前方的高地,从而至少在短时间内领先。别国原有优势,因其设施舍不得丢弃,反而成了变革的包袱,隐入“路径依赖”的窘境。比如19世纪末,美德反超英法,就是因为英法抱残守缺,躺在殖民地和高利贷的温床上骄奢淫逸,不肯抢占科技制高点。 拿通信技术来说吧。黑非洲地区原来缺乏铜缆,但移动电话仅需要很少的铜线。所以黑人居民一下子在通信上赶超上来。 同样在黑非洲,原来电网不充裕。但太阳能、风能等技术,让他们也走进了电器时代。 中国在造核弹时,有大号走资派争辩说,宁要裤子,不要核弹。但今天街上很多小妞,在走资派的熏陶下,喜欢把裤子故意搞得千疮百孔。裤子衣服、常规武器的暂时落后,并不妨碍中国因获得核导弹而极大提升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相反,有些国家当时富裕,如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但因为没有核导弹,被西方肆意干涉,现在动荡飘摇。 类似的例子还有录像。西方普及录像带时,中国人的卡式放像机还极少。后来中国人鼓捣出VCD,暂时领先。西方没有亦步亦趋跟随,而是发明了DVD;但中国因VCD的样式底子,几乎同步普及DVD。 当然改开以来,更多的技术无法蛙跳了。如摄影。原来有相纸乐凯,差可匹敌西方。但西方借助光学积累优势,又搞出了数码像机,我们的乐凯又被改开折腾得半死不活,要想赶超几乎是白日做梦了。 综上,“技术蛙跳”是家常便饭,但绝非中国人的专利,而且中国人跳得是越来越慢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亦步亦趋,被甩得越来越远。 怎么摆脱这个窘境? 需要熟悉技术发展史,及前沿技术专家们群策群力。西方有“未来学”,中国似乎还没有。优秀的专家,钻研上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拉出一大批技术队伍,那都是天经地义的;但中国更多的则是学阀学匪,自己没有创见,反而压制年轻人。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4亿房奴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