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暑期报班高消费,精神虐童何时休?

时间:2019-08-14 10:36:5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黑007洞 - 小 + 大

竖笛、书法、美术、舞蹈、英语、钢琴、乐高等,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而言,假期已然不意味着休息,只不过是把平日学校之课堂搬进了写字楼里的培训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孩子掉队!暑期两个月,报了七个班。孩子们好不容易盼到放假了,不但是玩不成,反而比平时学期里更忙了。

假期之各种课外班、兴趣班以及神马的网课打卡等,让两个月的暑期正变成孩子们的“第三学期”。显见的上面三令五申为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以及整治校外培训市场,一级级一层层都成了走过场。

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对孩子参加培训班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3%的家长希望借培训班提高孩子成绩,升入更好的学校;另有31%的家长,希望增加孩子特长,提高竞争力。家长们报班就是担心孩子“掉队”。

有机构推出全天托管班,十天费用3000元,教学包括美术朗读等内容。有机构主打课程辅导,以一对一教学为主。若想请重点中学名师一对一辅导,一个课时两个小时最低收费1600元。一家国内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表示,暑期培训课程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二十余门科目,其所在机构仅在北京地区就有52个分校区。

暑期两个月,报了七个班,一个报班的童年,孩子们能过得高兴吗?明明是假期,还是得早上六点多起床,一天要上语文、英语、数学、美术四门培训班,才读一年级的弟弟也要去学拼音。

“这些课都是爸妈逼着我去上的,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去。过去不用上补习班时,我和弟弟可以回老家和小伙伴一起下水抓鱼,爬树摘果子,假期可快乐了。爸爸妈妈让我出国学习当然很开心,但我也想和他们一起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把童年都困在了教室里……”

为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上面有文件规定诸如,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不得留作业,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八点半等,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等,但最终各种类型各种级别之校外培训还是被炒作得越来越红红火火,原因何在?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孩子掉队!传统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己飞不动,期望孩子们能使劲飞,貌似无可厚非,而根本上是虚妄之无奈之跟风。绝大多数的家长是考虑为了孩子的升学而攀比而坚持。

“大爷,你幸福吗?”“我姓曾。”

“00后10后们,你们幸福吗?”“我姓‘班’。”

有家长居然一个暑假就为孩子花了四万,为孩子报班之高消费,其正当的不能再正当的理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试问,对此孩子的感受是甜还是苦?

我们如今的社会,让孩子们体验一番田野里稻香蛙鸣凉席蒲扇,以及院落里嬉戏打闹追剧之童趣就这么难吗?孩子一年到头沉浸在学习中,不是不一定符合科学规律,而是根本就不符合科学规律。劳逸结合是一方面考虑,父母陪伴是一方面考虑,融入大自然,融入文明社会,培养责任感,锻炼孩子性格养成以及处理问题能力等,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考虑。而这些,恰恰是各种培训班所完不成的。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如此火药味十足之话语,居然成某校高考励志之口号。考场被称战场,唯分是举之当下,所谓同学不是亲密关系,而是竞争对手之关系。要说中国家长们对孩子成绩单,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提高了还想再提高。是啊,如果再提高10分,你的名次就会上升到前10%,就能上985了。而10分神马概念?不就是一道题的分值吗?

家长为何给孩子报七个班,如每个班提高一分,就干掉七千人。如坚持上两个假期,不就提高了14分了,名次上升到前10%,不就985有望了?小算盘打的美,而最终如家长意者不多。

是学校错了,还是学生错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社会错了,是我们的高考制度把孩子们逼上了战场,也把学校的管理逼到了疯癫。所谓“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们一直在做,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阶级固化大环境下,阳光高考可谓普通人家的孩子鲤鱼跳龙门之唯一机会,家长们为此而煞费苦心也都在情理之中。而为了鲤鱼跳龙门,中国家长们从孩子之婴儿时期就开始发力了:“加油!距离高考还有6390天。”

所谓弯道超车,也即利用赛场之弯道来超越对方。在弯道之重要节点,突然发力,让对手猝不及防,虽然多走些距离,多出些血汗,但能达到超越之目的。

成功的弯道超车,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是对手有属于龟兔赛跑中兔子打盹之行为,其二是在弯道你确确实实跑过了很长距离超越了很多的对手。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孩子掉队!当我们在弯道超来超去的时候,德国人却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世界一半诺贝尔奖之秘诀焉在?联邦宪法禁止学前教育;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法律严禁父母唠叨;大人向孩子认错;从不强迫孩子;禁止残酷教育,等等。

而我们做的与德国恰恰相反:我们的各种班“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强调起跑线,却永远、彻底、不可逆地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德国人以儿童为本,强调起跑线不存在,强调鲤鱼龙门不存在,却恰恰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让人各自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各得其所,社会也就自然进步。

33%的中国大陆家长希望借培训班提高孩子成绩,升入更好的学校;31%的家长,希望增加孩子特长,提高竞争力。问题是孩子们也都是这么想的吗?

要知道,孩子想要如之何,与家长们想要孩子如之何,差别巨大。报七个班弯道超车提高一分,也或高考真是干掉千人。但长久而言,大自然(生产实践)才是孩子们最大最好的培训班,大社会(阶级斗争)才是孩子们锻炼与成长的最佳场所。

违逆孩子意愿,为孩子报班而高消费,苦了孩子,苦了家长,竹篮打水,场场皆空,何苦来哉?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起来!不愿做韭菜的人们!粉碎“长租公寓”之类的庞氏骗局!

下一篇:立秋算账,那个发《绝笔信》的李秀娟被带走调查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