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1 15:52:4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留学生曾经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早年我国公费或自费留洋的学子,都是自立自强的典范,白天上课,晚上刷盘子,艰苦奋斗,克服万难……然而今天我们也打开了国门,迎来了异国留学生之后,却把这个印象甚至这个词都给毁了。 自山东大学“学伴”风波之后,吉林大学也曝奇闻: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保姆式”服务,其中包含“叫醒服务”、“生日面”等。对此吉大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叫醒服务是为帮助留学生适应时差,“生日面”是针对全校学生而设。(新京报) 还有另外一个回应版本:吉林大学南湖会馆本身也是宾馆,有叫醒服务很正常。据吉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官网显示,南湖会馆为各校区上课的国际学生选用。(梨视频) 这就很清楚了,为什么留学生能够享有宾馆才有的保姆式服务,原来人家住的就是宾馆。宾馆嘛肯定要比宿舍贵一些的,不知道这些留学生是自费的土豪,还是拿政府奖学金的?如果属于后者,是不是有点过了?就算发达国家,有拿政府奖学金请留学生住宾馆的么?这让当年那些拿了奖学金还得洗盘子补贴生活的中国留学生情何以堪? 如果说空调、用电等宿舍条件属于双标,那直接安排留学生住宾馆算是严重超标了吧? 公众不反对高校国际化,但是学生要有个学生的样子,奖学金也要用在刀口上。几天前曝光拿政府奖学金的菲律宾高材生到北大留学,语言不通,还得先补习一年中文预科。 还有不久前,山大已经在留学留到博士的高材生,语言仍然不通,住个院需要25个中国学生陪床做翻译。 刚入学语言不通,学N年还是语言不通?连语言都学不会,我们请这些“学霸”来干什么?这让我们为留学拼命考托福雅思的国产学霸情何以堪? 所谓叫醒服务,酒店可以理解,留学生宿舍不能理解。酒店本来就是提供奢侈享受的地方,可不是供人学习的地方。留学生除了起码的学业能力和语言能力,还要有基本的自律能力,一个闹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还要依赖别人叫,这样的大爷到了课堂上,是不是还需要老师在耳边轻轻呼唤“宝宝醒来吧,已经下课了”? 不能把大学当保姆,不能把留学生当巨婴。之所以一系列特殊服务令人质疑,不仅在于双标,还在于无视了作为学生本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不行配学伴,语言不通配翻译,连床都起不来,配叫醒服务……这些正常吗?无论校方如何解释,反正中国学生从来没有享受过。 可能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习惯,舆情曝出来,觉得事情不大,还可以抵赖一下,但无论是“倒时差”还是“住宾馆”,都是很拙劣的借口,经得起查吗?要不要彻查一下留学生的经费来源、各项费用标准? 常常校方欠缺诚恳的态度,以及护校组的迅速出动,都引发舆论更大反感,继而把校方推向不得不狼狈道歉的境地,山东大学就是活生生的先例,当初也是嘴硬过几天的。 双标是事实,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教育部都承认了,上个月郑重表示将“推动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趋同化”什么意思,表明之前确实存在双标化。同时这表态也说明,双标待遇自有从上至下的政策根源,也不是一两所高校所能左右的,游戏规则如此,大家都在这么玩。 既然教育部已经开始反思了,那么下属高校大大方方承认、道歉、改进即可,跟政策保持一致,没必要跟公众顶牛,大家也不至于揪住一所学校不放。不假思索把遮掩袒护、对抗舆情的恶习给拿出来,才真正激怒公众。遇事儿就想抵赖,从不实实在在,这个一贯的恶习可能比留学生双标问题更大。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拉人住院”,到底谁该治病?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