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4 13:13:5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兴华论坛 - 小 + 大
这个低生育率水平到底是多低呢?反正不是计生委所说的近十几年来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 前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2005年时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3.7亿、14.6亿”。这意味着2006年到2010年这五年需要增加0.6244亿人口(13.7-13.0756=0.6244),每年需要净增加1249万。但统计公报显示2006-2010年每年净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分别只有692万、681万、673万、672万、626万人,仅为预期的一半。这说明中国的生育率根本不是在1.8,而是远低于1.8。 据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查数据,中国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3左右的超危险的超低生育率,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减少40%。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0-14岁人口比例仅为16.6%,世界平均为27%,中国属于严重少子化,这种严重上大下小的超危险“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中国人口将一泻千里。 为进一步了解人口问题,首先介绍一下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个育龄妇女一生的生育数。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处于人口数目不变的状态,那么这个数字简单的来说就是2,也即是生育率(本书以下所说的生育率皆是指总和生育率)处在世代更替/平衡水平。但是考虑到新生儿成长到生育期之前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意外,导致最终不能繁衍后代,所以这个数字会高于2。 在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比较好、性别比正常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西欧国家、日本、中国港澳,这个平衡数字是2.1;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落后、医疗保障差、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国家,这个平衡数字要高得多,如中国大陆需要在2.3以上,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需要2.5到3.3左右。 由于有的人不愿生孩子或不育,有的人只生一个,并且孩子无法完全避免夭折、无法全部成人并繁育后代,所以一般国家需要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比如说2/6的夫妇生3个,1/6的夫妇生2个,1/6的夫妇生1个,1/6的夫妇由于不育或不愿生育从而一个不生(中国近20多年不孕不育率增加10倍,1/8夫妇不育,而且还在增加),最后剩下的1/6夫妇生4个及以上(按4.5个计算),则2/6×3+1/6×2+1/6×1+1/6×0+1/6×4.5=2.25,暂时还达不到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等到性别比正常、儿童死亡率下降以后可以达到)。 如果生育率一直低于世代更替/平衡水平,人口将不断萎缩,直到种族灭亡。但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们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2005年1%人口抽查统计,我们的总和生育率也仅是1.33。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5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5个,发展中国家为2.8个。200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不仅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岁人口已经降低到16.6%,这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还要低。事实上,如果中国人均寿命和这些发达国家相同,中国的0-14岁儿童比例会更低,列入最低国家之列。 为了更好比较,我们可以仅适用65岁以下人口数据,以消除老龄化不同的影响,从而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来估计中国的生育率水平。美国15-64岁成年人口与0-14岁儿童之比为3.2,属于成人与儿童比例均衡水平,而中国竞高达4.5,属于危险的倒金字塔结构。日本这个比例为4.8,韩国为4.2,德国和意大利为4.7,西班牙为4.5,这些国家总和生育率在1.2-1.4之间,故中国近十几年来的总和生育率应在1.3左右。 旅美学者易富贤根据2010人口普查数据估计,近十几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平均为1.35左右,考虑到中国总和生育率的整体下滑趋势,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应为1.3左右。在国际上,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下称为“超低生育率”,0-14岁人口占比在15%-18%之间称为“严重少子化”,这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危险的超低生育率和严重少子化时代。 低生育率有多大危害呢? 为简化分析,我们首先假设新生儿性别比是100:100,儿童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每过30年为一代人。如果生育率是1.0,假设第一代是800万人,则第二代是400万人,第三代是200万人,以此类推。可以简单认为这时的人口结构是800:400:200,总人口是1400万人。而30年后人口结构为400:200:100,总人口是700万人。 可见,1.0的生育率可以使人口每过一代减少50%,90年后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8(即12.5%),18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64(不足1.6%),300年后减少到原来的1/1024(不足0.1%)。如果中国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则7代人之后(约210年)中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降到1000万,再过7代人的时间就会再下降到不足8万。 事实上,新生儿性别比不可能是100:100,儿童不可能完全存活且都可以繁育后代,大约至少0.1的生育率是无效的(随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发展中国家则比这要高)。也就是说,实际上,1.1的生育率就可以使发达国家人口每过一代就减少一半。如果是1.2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人口减少45%。如果是1.3的生育率,则每过一代减少40%。以此类推,1.4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5%,1.5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30%,1.6的生育率每过一代减少25%,而2.1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则可以维持人口世代不变。 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儿童死亡率远比发达国家高,并且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衡,如2008年0-4岁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23.26:100,实际上1.3的生育率就会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50%以上,1.4的生育率则降低45%以上,1.5的生育率则降低40%以上,1.6的生育率则降低35%以上,而2.3以上的总和生育率才能使中国下一代的人口再生产能力/资源维持不变! 人口专家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到2300年,加上巨大比例的老龄人口,中国的总人口数量仅为2800万。以这样的人口,中华民族何谈雄立于地球? 假设中国人均寿命80岁,则新中国成立后婴儿潮人口在2030年开始步入死亡年龄,这时由于生育率太低,新出生人口太少且持续快速下滑,再考虑到2010人口普查采用“见人就登”和“见户口就登”的双重统计方式导致重报人口过多,未来的人口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假定30年为一代人时间,人均寿命为不变的80岁,未来人口均匀地减少,则按照1.3的生育率,2060年为7.8亿人,2090年为4.68亿人,2120年为2.808亿人,2150年1.6848亿人,2180年为1.01亿人,2210年为6065万人,2240年为3639万人,2270年为2183万人,2300年为1310万人,而儿童数量早已经不如五千年前的水平。 也许有人认为,“80年代中国妇女平均生育两个多孩子,生育率处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但人口仍在快速增长;现在超低生育率也持续十几年了,但人口仍增长,哪里有人口崩溃?”那我们先了解一下人口自然增长,自然人口增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和生育率高于世代更替水平,二是人均寿命延长。 1949年中国人口5.4亿,人均寿命35岁。2015年中国人均寿命74岁,是1949年的两倍多,这就意味着,即使中国的生育率一直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也会从5.4亿变成11.4亿。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1949年人均寿命为35岁,生孩子的年龄统一为20岁,在一对夫妇生孩子之前,这家人只有2个人,因为这时按平均人均寿命计算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了。当这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4人。后来,人均寿命延长了,1976年是65岁,当孩子的孩子也只生两个孩子时,这家人口就变成了6人。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由于人均寿命增长,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就可以使人口增长到原来的3倍,这就是为什么生两个孩子人口也能增长的原因。 同样,我们可以继续上述假设,如果有两对夫妇,在生孩子之前,是4个人。后来寿命延长,各生一个之后,人口变成6人。假设孩子是一男一女,两家儿女成亲组成一家,这对新夫妇也只生一个孩子,加之寿命延长,这时这个大家庭就变成了7人。在这个简单例子中,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但由于寿命延长,人口由4人变成7人,增长了75%,这就是为什么超低生育率持续十几年人口仍增长的原因。 可是,中国人的寿命不可能再翻一番了,中国人更不可能长生不老。如果一对夫妇一直只生育两个孩子,即222家庭结构,虽然前期因寿命延长有人口的增长,但这种人口增长迟早会停下来。如果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人均寿命的快速延长也会造成人口增长,但这种增加不会持续太久,随后就会面临人口大量减少。 在上述例子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家庭人口从4人变为7人,形成421家庭结构。当最老的一代死去时,这个家庭就会从7人剧减至3人,减少57%,人口雪崩! 现在0-14岁人口在快速减少,15-59岁人口正在拉开减少的序幕,只有60岁以上的人口在快速增加,现在人口增长完全是靠老年人口增加来维持的。但超低的生育率和危险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中国人口将一溃千里! 支撑一个国家实力增长的,在于其人口再生产能力。而物质再生产能力的长期发展,又取决于人口再生产能力。从长远看,人口再生产能力的变化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变化。要保证中国的存活,必须保证中国相对于其他邻国有足够强大的人口再生产能力。没有足够强大的人口再生产能力做支撑,生死存亡就是大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不会那么严重,强制节育也不会持续200年,何来300年后的数据?还有人认为中国人或华人爱生孩子,彻底放开生育就行了。 其实,中国人爱生孩子,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在全世界,华人或华裔多数年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在同等经济水平下,中华(东亚)文化圈国家生育率最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连排倒数前三名。即使在人口增长最快的毛主席时代,中国大陆的人口增长率也只是约等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已!哪里还来的中国人爱生孩子? 中华生育文化,其物质支柱是“养儿养女防老”,精神支柱是“传香火”,保护基础是“万恶淫为首”等来保持生育能力和家庭安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市场化思潮之下,养老已经金钱化,“养儿养女防老”这根物质支柱被拆了;“传香火”早成了落后思想,被抛弃了;“万恶淫为首”忘了,离婚率节节上升,生育能力和生育单元家庭皆遭到严重的不可逆的破坏。在这种民族生育文化之下,必然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超低生育率的危险,这也是同等经济条件下中华(东亚)文化圈地区生育率最低的原因。 由于东亚生育文化的这种特性,加之中国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和强制节育的实施与全方位的计生委单方宣传,中国已经形成了超低生育率的社会惯性和思想惯性,即便全面放开生育,哪怕是财政鼓励生育,超低生育率依旧无法避免。 也许有人会说:“不行了我们可以再多生嘛!生孩子有什么难的?”持这种看法的国民也太多,他们以为生孩子像水龙头一样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却不知生育有着强烈的客观规律。你可以强制别人少生孩子,但却无法强制别人多生孩子,即便是大力鼓励生育,别人未必就愿生孩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畸形发展,年轻人的生育压力越发增大,尤其是高房价、高物价、低工资、低保障的中国大陆更严重;养孩子成本增长的速度高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好多倍,中国改G开F近40年来养孩子成本的增长速度在世界遥遥领先。以前养孩子是吃不花钱的母乳,现在收入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就被迫给孩子喝进口奶粉了;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权利缺乏保障的中国,吓得一些女性不敢生孩子或被迫延迟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但收益越来越市场化了,尤其是市场化养老,而孩子却越来越被指责啃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力鼓励生育,也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逆转超低生育率。 二战结束后,生育率是降下来易,而升上去是难比登天。日本在二战后很快出现生育高潮,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四五个孩子。为抑制高出生率,日本政府于1948年出台了《优生保护法》,实行少生优育,到50年代生育率快速降低了一半,60年代就接近了更替生育水平,70年代中期生育率开始低于更替水平,说明日本抑制生育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当时日本看到自己低生育率可能使自己的民族面临危险后,在1974年转变生育政策,开始鼓励生育,但收效甚微,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鼓励生育政策下,生育水平不但没有在更替水平持稳下来,而是继续向低和超低水平滑落,1989年1.57,1990年1.54,1995年1.43,2000年1.36,2005年1.26。 现在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也同样是鼓励生育几乎毫无效果,生育率依旧处于超低水平。 日本和欧洲已经鼓励生育几十年了,但还没有解决问题,这说明生育规律的作用和低生育率的惯性是非常强大的,而许多的官员和专家对此太无知、太盲目、太乐观。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我们生活在概率的国度里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