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8 13:33:1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双十一又要来了,关于历年双十一的种种套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没想到居然还能升级,据说今年的主题词是“难”,规则太难,花样太多,没点奥数功底基本算不明白,大过节的,薅点羊毛也太难了,很多资深剁手党都感觉智商欠揍。 而今年还有一个新动向,开始入侵社交领域,通过“盖楼、助力、喵币”等游戏来获得优惠。很多人会觉得此类活动污染朋友圈而拒绝参与,但也有不少人乐此不疲,甚至不在乎能得到多少红利,而只为游戏上头的。 看来拼多多功不可没,通过社交网络拼团、助力打折等新玩法,已经深度影响到整个互联网电商。以后大家别再指望清净的朋友圈了,朋友圈就是购物车,购物车就是朋友圈。 然而朋友圈热闹半天,算废了几百支脑细胞之后,很多消费者愤怒地发现,根本没得到什么便宜。有些商家为了掩人耳目,提前一两个月就上调了热门单品的价格,真需要买的人都没法出手,非得等到双十一不行。 当然,只有对此类货品价格比较熟悉的买家才能识别这深深的套路,卧底一两个月哈,普通消费者上钩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以前可能规则虽多,仔细算算还能得到便宜,能算出相当于打7折、6折之类,而如今是机关算尽也得不到实惠了,你根本算不明白。而有些奥数不过关的,疯狂操作一顿之后,反而还买贵了。 但也有人研究过,对消费者是无用功,对主办方却是有用的,因为你得浏览啊、领券啊,给网站带来了流量,你还得分享啊、盖楼啊,就成为了免费的人肉广告。所以呢,不管商家赚不赚,平台是赚定了,这也是电商节坚持办下去的主要动力。 那么商家凑这个热闹,究竟能不能赚?——在早年电商刚兴起时,是可以的,当时利润空间还比较大。但是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几乎所有的实体店和品牌货都上了网,可以轻易实现全网比价、历史比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价格水分已经很少了。 可以说消费者只要稍加筛选,日常买到的都是特价,而销量排名靠前的大店,几乎也都是全网最低价,如果再特价的话,可真要赔塌老本了。 然而商家没有选择,我天天特价不参与过节了行不行?答案可能是NO。如今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最大的shopping mall,我店庆,谁敢不参加?这个控制力度可能比传统百货公司要大的多,以前实在谈不拢可以撤店,而如今几大平台一统江湖,你撤哪儿去? 两难之下,奥数级规则就应运而生,原则就是热闹了场面,又不能真让利,还不能让你轻易给看出来。所以消费者其实是被耍了,白耗个把月功夫,一点便宜没捞着。 消费者肯定是最终的肉鸡,数学也不灵,还爱贪便宜,有钱的交了智商税,没钱的也捧了人场。商家不赚不亏,好歹销量冲了一把,节后店员就放假。唯独平台方流量新高、金额新高,稳赚不赔,笑到了最后。 双十一已经成为了“消费”消费者的游戏。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快递行业也搭车涨价,再度成为消费者的噩耗。其实呢,借双十一名义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虽然下单集中,但快递还是一件件送,这规则大家都接受的呀,往年都有双十一的货送到过年的情况,大家不也一笑而过?这并不导致运输成本提高,仅仅是趁火打劫一把而已,涨完价,淡季的时候也不会回落哒。 当然如今万物齐涨,沉睡多年的二师兄都崛起了,快递涨价并不是过错,但如果不是这个由头,市场竞争就会和价格成本形成正常制衡,你不涨我也不敢涨,开源节流我再忍忍,可能得再拖个一两年再涨,不是吗。 双十一的存在,增加了不必要的内耗、推高了不必要的成本、打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获得的利益是表面的,单方受益的,但负面影响是长期的、波及大众买单的。如果以消费者为代表的公众利益当代价,希望这场游戏还是早早淡了吧。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未成年犯罪,终点惩戒才能起点警觉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