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 13:39:4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玻璃大王曹德旺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家的标杆,虽然在现代感方面比不上马云、任正非,但是贵在朴实接地气。而且人品也好,创业时没有靠过老婆,成功后也没有换过老婆,就更不容易了。近年来随着声名鹊起,也开始输出一些个鸡汤,大多数还是非常务实,非常得到百姓认可,然而最近关于猪肉的一番理论,却有点令人看不懂了。 11月初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之上,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发表演讲,谈到了猪肉涨价,曹德旺表示,1978年的猪肉两块多钱一斤,工人的工资才30块钱一个月。现在工资平均要7000块,涨了200倍。而农民养猪,猪肉就按照今天60块来算,也才涨30倍。“我们应该大胆的、勇敢的接受这些农副产品涨价。可能涨价是合理的,不涨价才是不合理的”。(新浪财经) 论点先不提,论据就存在一些个明显的技术问题。首先今天的平均工资7000块,是不是略微夸大了?当然在一线城市和富裕地区,以及国企公务员等,这工资不算啥,然而猪肉涨价它不分地域也不分单位的啊,中西部也一样嗖嗖涨,你不能只拿高工资去参照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社平工资数据,城镇私营单位社平工资为49575元,合每月4131元。而目前全国私营经济就业人数近3亿,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他们不是可以随意忽视或者随便被代表的人群呐。 而在另外一头,关于1978年的猪肉价格,曹老板的记忆可能也有些偏差了,那时候猪肉凭票供应,一般不超过一元每斤,两块多是不是买到黑市肉了? 那么这两头都偏差,这个数据结论就不对了,纠偏之后相当于工资涨了100多倍,猪肉涨了60多倍……这个幸福感就比较牵强了。1978年一个月才能吃一回肉,30年伟大成果就提升了这么点,一月吃两次? 农副产品提价惠农,这个观点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要分清楚正常涨幅和非正常涨幅。目前几个月内翻番跳涨,大家都晓得是因为非洲猪瘟造成的供应紧张,跟这个惠农没关系啊,农民散养的猪都埋了,咋惠农啊?难道非洲猪瘟是合理的? 这个涨幅是不可持续的,半年至一年之后,市场调节就会发生作用,养猪的多了,猪纷纷长大了,价格也就回归正常了。我们华人别的本事没有,养点家畜还是在行的,所以市场回调只是个时间问题。关键这个话题、这个趋势,跟曹老板想表达的意思,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而基于目前的收入水平,这个涨幅也是老百姓不可承受的,现在国家都在积极想办法,结果你一个老板说就这么地吧,大胆涨吧,60块挺好哒?那中央是在做无用功喽?这个政策脉搏要把准啊老同志。 为嘛不可承受呢?我国正在处于肉类消费快速提升的阶段,目前还远没到顶。能够像欧美国家一样每天吃上肉,是普通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最廉的猪肉就是这个幸福感的基石,再加上我们的饮食习惯,不用咬牙就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才算进入了小康生活。 而别的肉类,牛肉羊肉,由于食谱习惯,也由于生产限制,它不是老百姓居家主流,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像老外那样天天牛排,说白了老百姓根本是吃不起的。而基础肉类需求量之大,你把猪肉这个平价基石突然抽掉,其它肉类都是根本无法补位的,就等于把几亿国人的餐桌品质乃至整体幸福感一下子抽掉了不少。 这不是小问题,由于替代效应,凡是高蛋白都涨价了,鸡蛋都涨到6块多,恩格尔系数一下就上去了,谁敢说这无所谓?还大胆地涨?我国当前的恩格尔系数好不容易越过小康,正在向富裕评价迈进,这是盼了多少年的宏伟夙愿,弄不好就掉回贫穷阶段了,数据可不留情面,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还勇敢地涨? 在发达国家,食品价格也是敏感问题。欧美吃肉多,生产也给力,价格更给力,很多海外朋友都会发回超市肉类价格,那真是非常令人艳羡,当然咱不用去比“和牛”等高端品种,就这些超市平价肉、平价蛋奶,也是国外老百姓基本营养和生活品质的保证。 发达国家肉并不贵,也不存在大胆地涨,而人家收入那么高,人均一万美元就是一万美元,洗盘子也不低于一万美元。而曹老板究竟想让我们跟谁接轨?拿着不如人的工资,吃着比人贵几倍的肉,我骄傲?从哪个维度上能证明其“合理”?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