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 15:20:0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我是三十九 - 小 + 大
法律保护的应该是弱者,而非疯子! 11月5日中午13点20分,长沙雨花区雅塘村。9岁的男孩小坤(化名),在上学途中被精神病患者冯高(化名)殴打致死。 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好几天了,我一直在想怎么说说这件事,写了很多,也删了很多。因为怕写的偏颇,导致不好的影响。 我这几天也看了很多文章,大部分都是在指责围观路人的冷漠,竟坐视一个儿童被殴打致死。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也很愤慨,难道人心真的冷漠到这种程度了? 但后来我又看了更多的采访资料,我才发现,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那些文章说的那样! 我整理了一下事情的始末,跟大家分享一下。 11月5日中午13点20分,小坤出门找同学小敏一起上学。 13点20分到13点30分之间的这段时间,小坤在小敏所在的5号楼楼梯间遇到了冯高,由于楼梯间内没有监控,所以没人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13点30分,小坤冲出楼梯,跑步摇摇晃晃,已然受伤,身后跟着的是凶神恶煞的冯高。紧张的小坤滑倒在地,被身后的冯高追上压到身下继续殴打。 13点30分到13点33分,被冯高压在身下的小坤一边喊救命一边想要从冯高身下挣扎起来,期间无人经过。 13点33分,一名女清洁工经过,看到被冯高压在身下施暴的小坤已经不会动弹了,而冯高依然挥动着手里的螺丝刀在小坤身上乱刺,女清洁工想要制止却被冯高神恶煞的目光吓退。 随后一名建筑工人路过,远远看到殴打现场之后,跑过来想要制止,而此时的小坤面色苍白的吐着舌头,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工人大声喊来工友帮忙,几人拿着木棍想要赶走冯高,结果狂躁的冯高拿起手中的螺丝刀就朝自己胸口刺去,几人害怕了:“小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动静了。我们怕上前制止后,那个疯子自残,相关部门会不会找我们的麻烦?”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见死不救,但我知道,如果我是他们,我也会顾及到家中老小,如果自己因为这个疯子而进了监狱,那自己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吵闹声很快吸引来了小区里的其他居民。 13点36分,雨花亭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但围观的人群还是像之前的几人一样有过顾虑,不敢靠近。 14分钟后,警察赶来,冲上去拉开了冯高,而此时的小坤,已经离开了世界。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小坤没有得救呢? 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什么,但他们不敢说,他们只敢将矛头指向无辜的围观者,斥责他们胆小,斥责他们冷漠,却对真正的原因闭口不谈。 “小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动静了。我们怕上前制止后,那个疯子自残,相关部门会不会找我们的麻烦?”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句话啊。 他们不敢说,我来说! 让小坤错失被救机会的,就是我们的法律! 我并不是我们的法律不正确,而是在某些地方,它确实有些奇怪。 在面对未成年恶性犯罪和精神病恶性犯罪时,它总是选择网开一面;而在面对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的行为时,它却总是吹毛求疵,标准定得极其严格。 犯罪行为学上有一种行为叫模仿犯罪,意为很多有暴力倾向的人会模仿自己看到的犯罪事件去宣泄自己的暴力情绪。 是的,人是一种善于模仿的生物,暴力倾向的人会模仿罪犯进行犯罪,善良的人也会模仿英雄见义勇为,普通人也会模仿身边的人去围观或者伸出援手。 但现在的风气却极其危险,无数未成年和精神病看到前辈们犯罪之后依然被法律原谅,于是他们开心的表示:你别惹我,你敢惹我我就杀了你,反正我未成年(神经病),法律也会原谅我。 无数善良的人看到英雄见义勇为之后,反而被判赔偿罪犯医药费,甚至被拘留之后,他们开始心灰意冷,开始变得袖手旁观。 普通人看到大家都选择漠视之后,他也跟着选择了围观。 “大家都没有出手,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有人上我就上,没人上我也不上,枪打出头鸟,我才不当出头鸟。” “......” 这不对,这真的不对,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事情发生之后,很快就有人站出来指责说中国人没善心,冷漠自私。 但我们真的是这样吗? 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古道热肠的人,如果可以,都愿意救人一命。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四个快递小哥看到高楼有一男童爬出窗户,快要掉下,四人想都没想就举起双臂接住了孩子,尽管高中坠下带来的冲击压折了四人的手臂。但幸好,孩子没事。 看到了吗?当我们没有逼的顾虑时,我们都愿意去伸出援手的,哪怕这会压坏我们自己的手。 还记得去年福州见义勇为案中的赵宇吗? 2018年12月26日,东北小伙赵宇,在福州出租屋内听见呼救声,出门发现一个女子被一个男子掐脖子殴打。 赵宇上前制止,打人男子和赵宇撕扯。情急之下,赵宇踹了男子的腹部,导致对方二级伤残。 结果第二天,警方就以故意伤害罪将赵宇刑事拘留,面临3-7年的刑期。 在被拘留的期间,准爸爸赵宇错过了自己孩子出生的时刻。 此事经媒体曝光,全国一片哗然:以后是见死不救?还是见义勇为?所幸舆论高压,引得最高检介入,赵宇才被认定见义勇为正当防卫,不予起诉。但,害怕遭报复的赵宇,还是带着孩子老婆离开了福州。 这次长沙9岁男孩的事情,到底警戒了我们什么呢? 我想无非是两条。 第一:法律确实应该修改,未成年和精神病不能再成为犯罪的保护伞,罪犯受伤也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拦路石。 第二:精神病最好还是入院治疗,我看过无数的家长,仅仅是为了自己一家的脸面,就强行让有精神病的亲友留在正常环境,但这样,只会害人害己! 我知道,这两条路都很长,而且都不好走,但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站在一切,一定能让这两条路走过黑暗的!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