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公务员发帖被拘,权力不应被异化成打击报复的私器

时间:2019-11-15 11:12:4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清哲木 - 小 + 大

据《潇湘晨报》报道,2018年4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公务员刘向阳因在网上发帖批警方办案不力而被拘留。近日,齐齐哈尔中院二审判决当地警方违法,认为刘向阳“通过微博发布视频的行为,是出于维护合法权益的目的,针对富裕县警方执法行为的公开批评,并非发布虚构事实”。

今年50岁的刘向阳,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在公务员之外,他还有另一重特殊的身份,那便是2009年发生的一起林地起火案件中的受害者。当年,因为邻人烧荒,刘向阳承包的187亩林地惨遭烧毁,让他和家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之后,刘向阳一直在为这起案件的调查与赔偿事宜奔走努力——直到他在2018年4月,因为一则批评警方遗失案卷、渎职失职的视频,被富裕县公安局行政拘留。

齐齐哈尔中院二审判决绝对是以正视听,对公平正义的一次完整修复。但,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如今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部分地方警权异化为打击报复的私器确实存在。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过十次犯罪。法律异化为私器,势必损害公众对于法律的敬畏,践踏法治社会的基石。遏制这一现象,需要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办事,增强法治意识,捍卫司法的独立性,对“权大于法”说不。

同时,法律成私器,还在于相关地方警权异化的失范。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戕害了法律的公平公正,造成寒蝉效应。公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是宪法赋予的正当权利。无论是发视频、发帖批评,还是其他形式都是可行的方式。公开批评可能会影响相关部门的形象,尤其是直接责任官员的声誉和利益,但是批评何尝不是促进进步的良方?为何要对批评如此围追堵截?

公民批评监督政府的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果以前不太突出的话,那么随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但遗憾的是,官员打击报复批评者的案件,还是不断发生,由此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非常深刻。有些官员依然没有摆正思维,习惯高高在上,当网络时代导致这种官僚意识逐渐丧失后,还一时无法适应,容易与公众产生对峙心理;再有,制度法制不完善不健全。被批评的对象往往利用其掌握的公权力,将公民的行为上纲上线,罗列各种名目以打击“违法犯罪”为掩护,从而控制和消除对其不利言论的扩散。为此,监督和批评政府的公民,往往就成为受害者。

哲木观察始终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法律不能苛求公民对政府及官员的批评百分之百准确,否则只会从根本上将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取消。报复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都是公器私用的手段,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合法,但达到了某些人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又让被报复者无话可说,看起来天衣无缝,却是在将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玩弄于股掌之中,践踏了司法尊严。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校长你趴好,我们玩一场往眼里塞纸片的游戏

下一篇:几个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与周新城同志商榷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