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南京邮电大学的一把火——是谁逼死了大伟?

时间:2020-01-11 17:27:39    点击: 次    来源:激流网    作者:茅草 - 小 + 大

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究生大伟在实验室自焚身亡,但这不是第一个被逼自杀的南邮研究生,2016年南邮计算机学院一名研究生蒋某在学校跳楼。

研究生自杀已经成了社会现象。2018年,武汉大学博士陶崇园被王攀“爸爸”逼死,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自溺于西安灞河,都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

不断有年轻的生命逝去,令人无比痛惜。同类的事件一再发生,导师也一再受到处理,媒体在道德上、法律上、师生关系上的反思也不可谓不多,但反思归反思,大伟们恐怕还是难逃一死,因为问题的根源始终没有解决。

校园和社会不是对立的,社会的不平等会在校园中更加突兀和尖锐地表现出来。在社会上,没有员工干活,凭老板自己创造不出任何产品;在校园里没有研究生干活,导师就不会有科研成果。然而员工却在老板面前瑟瑟发抖,导师制也将师生演成了“雇佣劳动”关系。

中国1938年引入导师制,制定《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后被取消。改革开放后,导师制重新纳入高等教育体制,最初在博士阶段实施。2008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随着高校以论文数量与课题项目为核心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渠道,都取决于科研成果。在这一普遍压力之下,学生自然成为导师转嫁和外包科研工作最直接、方便和廉价的人力资源,形成了师生之间实际上“雇佣劳动”关系。

经济寒冬,青年人纷纷考研,想从社会退入校园。然而飙升的考研人数,为导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把最驯顺的学生筛选出来;外面的经济寒冬,则让导师对学生有更多的权力,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个人的论文发表、毕业答辩、出国推荐、工作推荐甚至未来在学术圈是否能站稳脚跟,也都取决于和导师的关系。

经济寒冬加上导师制,是逼死大伟们的客观原因。

人们在充满了异化的社会中不断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就像人间越苦难,神灵越伟大;员工越懒惰,老板越勤奋一样,导师和学生也在“适应社会”中异化了——导师陶醉于高人一等驾驭、指挥学生的快感,一切科研成果都要归功于自己指导有方;学生则忍辱负重,幻想着明天自己就会翻身做主人,成为新一届的学术明星,手底下也有唯唯诺诺的学生……因师生关系异化而产生的幻想,可以说是逼死大伟们的主观因素了。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这句话说得多么中肯,人总是不到幻想破灭就不知反抗,然而,幻想破灭时才做反抗,又何其匆促狼狈!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还有多少靠作弊读研的涉案考生

下一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核心期刊,乃学术之耻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