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救吴花燕”所暴露出的“慈善黑幕”

时间:2020-01-19 16:39:5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李树身 - 小 + 大

虽然贵州24岁的女大学生吴花燕已在贫病交迫之中去世了,但舆情仍在不断发酵。央视等多家媒体并未放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儿慈会),称其一直在利用重症儿童名义募集大笔捐款,但不仅没有全捐给被救助者,而是将4亿元救助款用于投资理财。这一黑幕,实在惊人!

今年1月13日,吴花燕因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但她身后却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体重仅43斤的吴花燕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她的病症究竟需要几多治疗用度?筹款平台为何擅自筹款百万元却只拨款2万元用于救助吴花燕?这所谓已经拨付的2万元,又是否真的拨付到位了?

究竟这么大的一笔善款去了哪里?综合各家媒体发布的资讯,笔者有话要说。

据媒体披露,2019年10月吴花燕住院后,在吴花燕及其亲属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儿慈会设立的“9958救助中心”利用两个平台,以吴花燕的名义募得捐款100万元,宣称给其治疗专用。但在吴花燕2020年1月13日去世之后,“9958”筹款去向被外界质疑。

针对质疑,儿慈会于今年1月14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9958在两个平台共计为吴花燕筹款100万4977.28元。在款项的使用上,2019年11月4日9958转款两万元至医院用于吴花燕的治疗。至于剩余款项为何不转给吴花燕,9958解释是“吴花燕想等手术及康复阶段再用这笔钱。但医生要求她体重达60斤以上才能做手术,而她直到去世体重都未达到”。

然而让儿慈会不能自圆其说的,是据多家媒体引述贵阳第二医院的回应,表示他们连这2万元也还没有收到。于是有公益人出面实名举报“4.9亿救助款,被儿慈会用于理财肥私”。

尤其是网名叫“猫妈45”的公益人,在网上发帖质疑9958的做法,引发网民热烈讨论。“猫妈45”本名为郑鹤红,自称是9958创始人之一,2012年因个人原因从9958离开,此后陆续接收到志愿者和患儿家属对9958的投诉消息。她认为9958隐瞒事实为吴花燕筹款,同样也是一场骗局。

郑鹤红表示,此前王某用同样的办法利用了多名重症儿童的名义募集大笔捐款,但最后大量的捐款都没有给被救助者,甚至这些孩子在去世后,9958还在以这些孩子的名义继续募集捐款。

郑鹤红在回应媒体时说,大量无钱治疗的中国孩子在绝境中挣扎,但儿慈会公开的账目上显示,他们将4.9亿救助儿童的款项用到了投资理财。比如购买基金,甚至投资了所谓的金融公司,并且一直无人追究。郑鹤红还表示,从2018年她在微博公开举报王某之后,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相反王某甚至找了一个“公安”威胁说要抓她。

不过,笔者认为最可信的爆料,当数17日晚间“央视财经”发布的《央视起底9958背后的儿慈会:2018年账上4亿元买理财 》这一播报。

1月13日,吴花燕因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但她身后却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43斤的吴花燕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她的病症究竟需要多少治疗费用?筹款平台为何擅自筹款百万元却只拨款2万元?这所谓已经拨付的2万元,又是否真的拨付到位了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16日来到了吴花燕生前就诊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探访。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保中心新农合办主任罗香香称,“吴花燕同学入院时交了3000元的预交金,整个住院期间产生了30798.28元的医疗费,我院从未向任何机构和个人公布向吴花燕救助的账号。我院至今也未收到任何机构和个人打来的针对吴花燕的救助资金,她自己交的这部分预交金,应该能够负担个人负担的部分” 。

既然医院没有开放受捐助的账号,那么9958平台筹得的善款又是否送到了吴花燕家人的手中呢?

1月16日,在料理完姐姐的后事后,其弟吴江龙回到了老家铜仁市松桃县。吴江龙向记者表示,家人对9958平台以姐姐的名义组织捐助并不知情。

吴江龙说,姐姐的确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过自己讲述身世的视频,但是没想到被一些媒体或平台断章取义,更是招惹来意想不到的评论,这让姐姐很受打击。因为被网络不实言论的打击太大了,她就有点儿想不开。

另外,针对9958平台没有把善款及时交给吴花燕或其家人,是因为家人和当地乡政府的干涉。但松桃县沙坝河乡长彭某予以否认:“我本人可以担保绝对没有这回事。不管是哪种类型,绝对没有哪个公益组织和我们联系。”

除了吴花燕救助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在这几天还陆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质疑焦点集中在善款募集方式,和对资金的合理利用上。其中有人发现,一名已经逝世多年的救助对象,在网上的募款渠道仍然开启,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者在儿慈会网站找到了这位名叫何泽悦的受助人,受助信息发布时间为2012年10月。在下方的个人介绍中,记载了这名身患恶性横纹肌肉瘤病儿的信息。其中最后一句写道:“孩子在治疗中因病情再次恶化不幸于‘12月上旬’离世。”

但页面状态却显示,目前用户仍能进行捐款。记者尝试着点击直接捐款按键,在经过了填写简单的信息之后,马上便跳转到了付款页面,完成付款后提示捐赠成功。捐赠号在捐赠公示中可以查询到,信息正常显示。记者发现,发生这样情况的网站,不止一个。

有北京的律师指出,这种行为显然非常不妥当!因为在受捐赠人已经去世的情况下,那些募捐的信息自然失去了用途和特定目的,应该及时撤下来不应该过度消费。

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在网上对儿慈会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提出质疑,即在儿慈会网站公布的2018年财务报告中显示,短期投资中银行理财产品的账面净值在2018年末达到4.09亿元,与年初数相比,理财收益为4400万元。

该报道讲得好!

——吴花燕已经离世,她身后留下的一连串问号仍在等待答案。就在不久前,水滴筹扫楼募捐事件,与吴花燕的募捐故事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常说,做慈善是“行善积德”,也许很多人无意去记住自己的善举,但如今我们却不得不追问:“这些善款究竟被用到哪里去了?”

——那些令人恻隐的故事背后,到底哪些是虚构的悲情?那些打着慈善旗号的机构或组织,是不是拿着善良的心意干起了敛财的生意?我们的社会从来都不缺少善心,但拿公益去做生意就是在透支人们的善心和对慈善最后的信心。

——吴花燕已经离世,但还有很多像她一样身陷困境的人们需要帮助。行善、解困,正是慈善事业的初心。而公正、透明是慈善机构的底线。我们希望汇聚善意的平台,监管不会缺位;希望以后的捐助无需再被追问和质疑,希望“慈善”二字别辜负了人们的善意。

另外让人更加震惊的事还有,中新社旗下的“中新经纬”记者在翻阅儿慈会历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发现,2012年至2018年其短期投资额分别为6600万元、5300万元、5430万元、1.17亿元、2.2亿元、3.65亿元、4.09亿元。从数据中可以发现,自2015年起儿慈会的短期投资额出现大幅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015年至2018年,同比增幅分别为115.47%、88.03%、65.91%、12%。

尤其是“儿慈会职工2018年人均工资16.22万元,理事长王某的年报酬为36.35万元”这事儿,被媒体揭露之后网络顿时炸锅!不少网民质疑“儿慈会用4亿元用于投资理财,是否在吃利息肥私”?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募捐黑幕所引发的网民如下痛批,毫不过分:

“天杀的!这些人渣没人管吗?”

“拿救命钱去理财,真是太没有人性!”

“儿慈会的行为,其性质恶劣,远超抢银行!”

“慈善业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医治!”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19斤肉复称仅8.4斤,克扣营养餐良心不痛?

下一篇:故宫所谓的“严格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罢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