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7 21:27:0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欧阳乾 - 小 + 大
额,那个,戳题目进来的同学先听我解释一下:这不是灵异小说。 不过别失望,现实有时候比小说更精彩。 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刷手机,想关注一下疫情,忽然刷到华商报的一条新闻,初看之下,觉得哪里怪怪的, 又翻回去仔细读了一遍,不觉惊出了一身冷汗。 出生不到20天就会问“妈妈干嘛去了”,这是生了个哪吒呀!关键是当爹的没有被吓得夺门而逃,还淡定地回答:“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们买糖吃。” 我脑袋一懵,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抗日神剧里那句经典台词:“我爷爷9岁的时候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我明白这则通讯报道的用意,是想抓典型,树榜样,可惜用力过猛—— 大年初一凌晨3点,王慧将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儿子哄睡…… “我赶紧回家,不然孩子看不到我会哭。”话音未落,雍波掉转车头就往回赶…… 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嘛去了?”雍波哄着说:“妈妈上班班了,回来给你们买糖糖。” 多么丰富的生活细节,还描写的一板一眼,跟真事似的。抱歉,基于以上事实,我只能做出一个推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于作者的臆想之中。 要不然,我没法做出解释,我的世界观会崩塌。 这又让我想起了“黄冈日报”的《深夜碰头会》,在那一次如梦似幻的碰头会上,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是那么敬业,那么不辞辛苦,她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所有的细节都纤毫毕现,充分满足你的想象。 “唐志红嗓音沙哑,每说几句话就要喝口水润润嗓子……” “唐志红的女儿放假回家快半个月了,母女都没有见上一面……” “虽然熬了很多夜,做了很多事,我们必须咬牙再咬牙,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唐志红说。 语言、动作、表情全都描写到位,无懈可击,但现实情况却是,面对督查组对于黄冈疫情的询问,唐志红“一问三不知”。 所以,我就想知道一件事情:让人身临其境的“深夜碰头会”到底存不存在? 我们到底是在看新闻稿还是在看故事会? 有人会说,您对新闻工作者未免太苛刻了——我觉得这不叫苛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你让一个出生不到20天的孩子问“妈妈干嘛去了”,你让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主任熬夜为人民服务,抱歉我接受不了。哪怕写得情感饱满声泪俱下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我也入不了戏。 我知道疫情当前,需要塑造榜样,但前提是要基于事实。吹哨人李文亮,逆行者钟南山,这些人不需要用那么肉麻的词句吹捧,我们一样心生敬仰;多少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无需多言,我们也敬佩有加。相反,像“深夜碰头会”这种剧情大片,只能沦为蹩脚的笑料。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万一新冠战争旷日持久,怎么办?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