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8 16:58:0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白驼山 - 小 + 大
零号病人并不一定是第一个发病者。而是第一个感染,并且把病毒传播给其它人的人。 因此,第一个出现症状并发病的人叫做一号病人。那么,零号病人的医学意义是什么呢? 专家给出了提示: 1. 能够锁定传染源,比如是否接触了什么动物? 2. 锁定传播方式,比如跟动物是如何接触的? 3. 了解流行病史,了解到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有多长? 4. 如果将零号病人的亲密接触者纳入观察范围,就能对病毒的传播力有所判断? 5. 如果零号病人本身没有发病,作为无症状携带者,他是如何对病毒免疫的?或许我们能够发现病毒是在哪里及如何发生变异从而感染人类的,这样血清、疫苗等抑制或治愈性药物就可以提前开发出来? 是否一号病人就是零号病人,但官方没有办法推断病毒如何而来呢?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有报道称早期8个病人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样品中测到的基因序列几乎是一致的——这可能意味着几个人同时感染了病毒,而不是一个人传染到了多个人——病毒从爆发开始就呈现多源性的特点。 1月24日,金银潭医院副院长等人在《柳叶刀》刊载的文章里提到过,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第一例患者症状开始日期是在12月1号(尽管官方一直宣称是12月8号),一个细节是,他的家人都没有发烧或呼吸系统症状。同时,第一个病人和后来的病例之间没有发现流行病学联系。 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零号病人么?但由于缺乏信息,我们至今仍不能完全锁定——毕竟此篇论文的重点是新冠病毒病人的临床特征,而不是流行病学史,因此我们只能寻求旁证。 如果按照12月1日发病推算,至少11月中旬,这个人就被感染了。 我们关心的是,他现在状况如何?他接触了什么人,又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怎么感染的?可是,至今没人能给出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这个调查很难做吗? 这篇论文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在前四位发病的病人里,有三位都跟海鲜市场没有关系。而在早期的41例患者当中,确定有14例没有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 这些一手证据确凿无疑地表明,海鲜市场可能不是(唯一的)病毒原发地。而我们通过常识推理,至少可以想象出这场瘟疫扩散的三种可能: 1. 有人在市场外面感染了病毒,并将病毒带到市场里面——这个假设符合前41个病例的流行病学史特点。 2. 多个感染病毒的人同时进入了华南海鲜市场——依据是CDC此前官方宣布说,海鲜市场采样搜集了33份呈现阳性的样本,散布在整个市场22个摊位和1处垃圾车内。由此可以看到病毒一上来就在海鲜市场显示了多源性的特点。如果官方认定说海鲜市场是唯一来源的话,那就只能说多个人或动物同时进入市场。 3. 一只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活体动物进入市场,在市场(非固定摊位)里游走,散播病毒,因而造成了多点爆发——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就说明存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中间宿主。为进行调查,需要对市场内所有能够发现的活体动物进行病毒检测——但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我们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信息公布。而与此同时,华南海鲜市场已经被全面整治和消毒防疫处理,潜在证据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无法推断哪一个假设的可能性更大,正是由于我们严重缺乏零号病人的信息。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困境,业内专家都开始致力于研究病毒本身,而关病毒的起源,重点则转向了有关人工合成病毒的“阴谋论”。 病毒的来源仍旧扑朔迷离——原因就在于官方并没有披露详细的信息,从而让外界消解或确认各种猜测和论断。人们会问,病毒在蝙蝠体内束缚了几千年,突破自然屏障传递到人类的可能性很低,为什么在21世纪才大规模爆发?——如果你了解夜明砂,就会发现,这味来自蝙蝠粪便的中药,已经被人类安全地食用了上千年。 不能简单地将外界所有的合理质疑都归结为阴谋论,这样做无疑对于社会的伤害会更大。澄清这件事情的责任,不是民众,而是在武汉病毒所和官方机构手中。 为什么只封锁了这一个海鲜市场?海鲜市场在武汉有很多啊?万一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话,是否其它市场也是潜在病毒来源?上报之前,湖北省或者武汉市卫健方面的专家就应该根据常识要对动物进行调查。才有证据说服公众发源地只有海鲜市场一个地点。 五花八门的“阴谋论”让我们无所适从,难道我们就此停止思考?等待新的证据出现?与其坐以待毙,我不由得反思,如果能够通过科学和推理打碎各种阴谋论,是否有可能把我们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零号病人本身呢?毕竟,零号病人的科学和社会价值远远高于论战本身。 或许,从各种阴谋论的深度探讨当中,我们还会找到关于零号病人的蛛丝马迹……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万一新冠战争旷日持久,怎么办?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