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1 17:00:1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本来以为只是一篇医生的访谈文章而已,谁知道,竟然没法打开,不由得好奇起来。 究竟这医生都说了些啥,难道是曝光了啥见不得光的秘密吗?否则的话,基层一线的医生,哪怕是急诊科主任医生,又能说出来什么呢? 好奇心促使下,我搜索了半晌,总算找到了。原来只是媒体记者采访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医生的文章。 通篇阅读,没有看到啥会危及世界、造成恐慌的内容,平平常常的叙说而已。不过,我倒是对艾医生所说的被“约谈”,感到震惊。 武汉出现“不明肺炎”,身为一线医生的艾医生从同行中,已经知道了。而且对该“不明肺炎”的更详细信息有了基本的判断,就是类费电,这就很厉害了。 为此,出于医生的本能,艾医生在她的同事圈中进行了提醒。毕竟,离最早发生地——华南海鲜市场很近的三甲医院,武汉中心医院是接诊“不明肺炎”概率最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够自我防范总是有利于工作嘛。 而艾医生的提醒,也就是“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发在自己同学圈中提醒同学注意的病例资料。李文亮医生被医院约谈,也被当地警方“训诫”。相比而言,艾医生还算走运,只是被医院约谈了。 按照媒体记者的采访,对“约谈”内容记忆犹新的艾医生回忆到,谈话的医院领导说:“我们出去开会都抬不起头,某某某主任批评我们医院的那个艾fen,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你是专业人士,怎么能够没有原则,没有组织纪律地造谣生事呢?”医院领导能够参加的会议,并且被批评,很显然,这会议至少也应该是武汉市或者区卫健委等以上部门组织的。 到此,这一线医生在工作中,遇到了的现实案例,尽管是专业所在,更是有检测数据的,但是被“约谈”给打败了。 是啊,武汉市卫健委在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消息是,“不明肺炎27例,严重者有7例,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的现象,未发现医护人员传染,该病可防可控”。要知道,这可是官方信息,也是当地最高的卫生部门的权威信息,任何与此信息有差异的,都会被当做“谣言”来对待的。 别的不说,就此事,在武汉包括李文亮等8名被依法查处的“造谣者”,他们所说的信息,尽管事后看来才是真相,但是在当时,却与武汉官方的信息不一致,自然就被当做“谣言”,而因此也才有了平安武汉的“依法查处”,也有了央视的广而告之。 如今看来,这一线的医生,无论是发现“不明肺炎”类似费电的医生,还是已经知道基本信息的艾医生等,按道理说,他们应该是最权威的,最有发言权的。尤其是,在每天的工作中,身为医生,他们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具体病例。如此一来,这“不明肺炎”到底是啥?传染性如何?是否人传人?诸如此类的信息,起码在呼吸科、肺科或者急诊科的医生,肯定都是有切身体会与判断的。 遗憾的是,专业的医生,眼见到的大量实例,就如武汉中心医院艾医生所说的那样,在1月21日,急诊科接诊了1523个病人,是往常的3倍多,其中发热病人有655个,而这些都无法影响“约谈”的刚性效果。比如说医生不能说,医院内不准预防。毕竟,“没有原则”、“没有组织性”,这大帽子下来,任谁都无法抵挡的。 当然了,一位疾控部门人士向财新记者解释,未知传染病的上报事关重大,医院诊断较为慎重,一般会逐级上报,完成流调和检测后,经当地卫健委审核后再按要求进行报告卡填报。然后当地卫健委再向上一级汇报,以求“步调一致”。看来,这就是为啥专业医生发现了病例,哪怕是涉及到传染病,也得“有组织有纪律”处置的原因所在了。 专业医生知道了,立即报告医院,可是这样的“层层上报”程序之后,其结果就不是医生所能把控的了。有且只有“上级部门”确定之后,才能以官方的名义发布,而此后也才能在所有的医院进行有效的预防。否则的话,当医院所有科室的医护,或者戴口罩、或者穿防护衣时,就会如“领导”所担忧的那样,会造成社会的“恐慌”。 或许,当地的卫健委清楚此病情的严重性,但是决定权在“上级”。无论是2019年12月31日第一批CDC专家小组,或者第二批专家小组,所有的正式对社会公布的结论,都不是专业性的,而更主要的是要“全盘考虑”。 “约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原则、组织与纪律”才是制约所有专业性信息发挥多大效果与影响力的关键。再加上,这个“层层上报”的程序,让XX肺炎在一线医生中的专业判断,迟迟不能公之于众。 1月20日公开“人传人”,到23日封城+国民闭户+全行业禁止,如今将近50天了,很显然,专业判断被“约谈”打败后,人民付出的代价可谓相当的沉重。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谁见过要求别人对自己感恩的?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