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摆地摊、发消费券,并不能拯救经济

时间:2020-06-07 16:21:2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迎 春 - 小 + 大

我国的X冠F炎Y情基本控制住了,消费券、地摊等经济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最近网络上传出国内外两条有关消费的消息,在这里进行一些探讨。

过去我写了一系列文章,批评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不懂什么是生产,不懂什么是货币等,说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主要是针对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批评,是从生产方面说的。

这两篇有关消费的报道,认为货币支付是消费,从消费方面说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浆糊一盆”。

最近出现了两条有关消费的报道,一条是中国新闻网6月5日的《日本4月家庭消费同比减少11.1%》,另一条是北京青年报6月5日的《122亿元消费券如何吹动北京市场“春水”》。前者说日本因为严重的X冠F炎Y情影响了消费;后者说北京在控制Y情后,想采用发放消费券的办法,“吹动市场春水”。

两则报道都是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说明消费,表明它不仅不懂什么是生产,也不懂什么是消费,更不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现存的生C过剩危机,因此,也不可能认清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什么是消费?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是支付一定量货币,与认为一定量货币收入是生产一样,把物质生产的内容与社会形式混同,是一种错误观点。

报道中提及的“消费”,有“家庭消费”、“电脑消费”、“电子游戏等消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等。

在科学的经济学里“消费”是什么?

消费是物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

无论什么性质的社会,从物质产品的内容看,粮食是吃的,衣服是穿的,房屋是住的,这就是消费,是再生产的自然形态。

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消费,则是指的使用某种产品的付费,只要支付一定量货币就是消费,把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形式看作是“消费”,混淆了物质产品的使用和一定经济关系之间的区别、混淆了物质产品的自然形态和社会形式的区别。

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旧中国,那时农民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己吃,基本上不经过买卖;毛泽东时期的公F医疗,吃药、看病也不支付货币。这些都是消费,但是不存在货币支付。可见,消费是物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而不是支付一定量的货币。

在有关日本消费的报道中,说“电脑消费”、“电子游戏消费”,指的不是使用电脑时对电脑、电力的耗费,而是消费者给互联网商家的付费。这里所说的“消费”,和使用电脑时对于物质产品的使用、耗费是两种不同的事实。

报道说:

“此次调查是以2人及2人以上家庭为对象的,一户的平均消费额约为26.79万日元(约合2450美元)。从具体项目来看,游乐场相关消费减少了97.8%,旅行费减少了97.1%,在外饮酒费用减少了90.3%,电影院、剧场等设施消费也减少了9成以上。此外,衣物消费降低了55.4%,食品消费也降低了6.6%。”

可见,报道中所谓的消费,是一定量货币支付,而不是物质产品的耗费。如果消费是指物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就应该用实物衡量,如消耗了多少台电脑、多少度电力等。

经济学里,消费是和生产并列(或者说是对立)的一个环节;是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种粮食是生产,吃饭是消费;电脑消费是指电脑的损耗和电力的消耗,是指物质产品的消耗。而报道中的电脑消费,则是指使用者对商品所有者的付费,是再生产的一种社会形式。报道所说的“电脑消费”、“电子游戏消费”等不是经济学意义的消费。

消费是指物质产品的使用,不论什么社会都必须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粮食的消费是一次性的消费;住房是耐用消费品,它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几十年或者更多——这些都属于自然消耗。

而报道中所说的“电脑消费”,则是使用者向所有者支付一定量的货币,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经济关系。

把电脑使用者向互联网店商付费看作是经济学上的“消费”,表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把支付货币认为是“消费”,是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看作一切社会永存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马克思语)


二、消费、生产和生C过剩经济危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以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为基础。生产和消费是再生产的两个对立环节。物质产品的生产,只有消费了,再生产才能够继续。

人们生产了粮食,只有经过消费,才能再生产。

当前的KO罩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X冠F炎Y情爆发时,KO罩等防护用品奇缺,很多厂子转产KO罩。现在KO罩消费不了,生产就不能继续。

可见,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要经过流通、分配最后消费掉,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经济学上的消费是指物质产品的使用;不仅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消费,任何社会都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基础,当然也以物质产品的消费为基础。所以,经济学里的生产与消费是对立的,是物质产品再生产的两个环节。

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一定量的货币支付看作“生产”,也把一定量的货币支付看作“消费”。所以,在现代西方经济学里,没有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甚至于把生产与消费等同,认为消费就是生产,抹杀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增减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中就包括最终消费支出和ZF消费支出的内容。把消费支出作为生产的组成部分,是因为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消费都是货币支付。只要有货币收入、支出,就是生产、消费。

因此,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不存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区别,生产、消费不是物质产品再生产对立的两个环节,当然就更不会存在生C过剩的问题了。所以,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根本没有生C过剩的概念,也不存在生C过剩经济危机的问题。有的是经济衰退的概念和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我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生C过剩和购买力不足。

盖个楷坊以来,我国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吸引外资,发展外贸,逐渐演变成为雇佣劳动经济制度。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寨雾日益加重,无力购买我国的商品,经济吓醒压力不断增长。我国因为实行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群众的贫困严重限制了消费能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能够为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能被雇佣。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论》第三卷   第548页)

由于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限制,我国有近14亿人口,几亿劳动力的国家,但是,陆億人口月收入只有壹仟元,还有很多人失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处于吓醒的态势。依靠发行消费券、摆地摊等办法,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

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是生产,只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发展起来,才能够带动生产、流通、消费在扩大的规模上发展起来。依靠发行纸币、债券、股票以及消费券,不可能带动生产发展,这已经被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

摆个地摊,可以引起一时的热闹,但是,根本不可能解决任何经济问题,包括就业的问题;发消费券,也“吹”不动北京这一池子春水。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阻碍了群众消费能力的增长,决定了失业是一种必然产物,也决定了经济的萧条状态和爆发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失业、消费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小艺术家钟美美被约谈——粉饰太平的教育界容不下一缕真切的灵魂!

下一篇:不结婚、不生子、生独子、拼命生子……都被骂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