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9 11:37:58 点击: 次 来源:孙曙峦 作者:孙曙峦 - 小 + 大
再谈货拉拉事件:可怕的,是对“小恶”的纵容 舆论场里,货拉拉事件还在发酵。 让我惊诧的是,在车莎莎不幸身亡之后,网上竟然还有很多人指责她刻薄、小气、任性、患了被迫害妄想症…… 总之,车莎莎自寻死路。 相反,司机周某某赢得不少同情与理解:底层人不容易、司机就想多挣点钱、司机太倒霉…… 黑白颠倒至此,让人忍无可忍。 货拉拉一事,刚开始很正常,车莎莎下单,周某某接单; 从车莎莎拒绝周某某的收费装货要求时,两个人的关系有了变化 ——周某某对车莎莎不满了。 这种不满,随着车莎莎搬运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 上车之后,周某某对车莎莎不满简直达到了顶点 ——车莎莎再一次拒绝了他的卸货要求。 从那一刻起,大概司机对车莎莎已非不满,而是怨恨了; 恨车莎莎没有让他赚到钱。 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偏僻的道路。 对于周某某的选择,很多人表示理解; 能够节省时间,有啥不好? 但他们忘了,那是晚上,而且车莎莎孤身一人。 大晚上的,任何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都会选择灯火通明的道路,而不会为了节省几分钟选择阴暗之地; 因此,车莎莎前后四次对司机的偏航提出质疑,可司机怎么回应的? 先是不理不睬,后是恶语相向。 ——这是司机的自述,也是对他最有利的自述。 这个自述可信吗? 谁知道呢? 从生活经验来看,司机很有可能对车莎莎放过狠话…… 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人跟车,身边坐着心怀恶意的司机,车子行在偏僻阴暗的地方; 小姑娘能不紧张吗?能不害怕吗?能不加强防范吗? 于是,小姑娘探身窗外,想要察看路况,或者呼救; 惊恐不安中,探身幅度过大,不幸摔了下去。 ——这起事件中,车莎莎是坠车,而非网上流传的跳车。 跳车一说,恰是司机为了推卸责任编造的谎言。 车莎莎的医学诊断报告显示,车莎莎伤得最重的是后脑;也就是说,车莎莎从车上下来时,是后脑着地。 跳车,是不可能后脑着地的; 坠车,才会后脑着地。 警方的通报中,没有一个字说到“跳车”,说的也是“坠车”。 货拉拉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将其归之于“底层互害”; 真是荒谬。 车莎莎何曾害过司机? 从始之终,车莎莎没有做过一点伤害司机的事情。 有人说车莎莎搬东西的时间太长,影响司机赚钱; 可平台给了的搬运时间是多少? 四十分钟。 车莎莎一共用了三十六分钟,未曾耽误司机一分钟。 在车辆偏航后,司机先是不理不睬后是恶语相向,最终导致车莎莎意外坠车; 试想一下,如果当天跟车的是个彪形大汉,司机还敢如此吗? 说到底,司机不过是看人家小姑娘好欺负。 司机是服务人员,而在服务行业,明里暗里坑人的事情,多得很。 微博上,@我不是谦哥儿讲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不是谦哥儿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家里马桶堵了,请他想办法解决一下: 于是,“我上网找了个号码,联系了一个通下水道服务,看到标价150,超出一个小时100,我感觉还行,联系好后我也过去了。来得是一位大哥,提着电机和一桶不明液体,进了 卫生间就开始干活。半小时后告诉我们,堵得太严实了,必须要用他的秘制药水化开。药水300一公斤,要不要用?我和小哥很无奈,那就用吧。我俩在客厅,大哥在卫生间,半小 时后出来告诉我们通完了,药水用了10公斤——给钱吧。” 捅个马桶得花三千多,抢钱吗? “我不同意给钱,大哥开始暴怒,挥舞着自己的工具。要知道,他面对的我们还是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最终,讨价还价之后,大哥“拿了1650,拎着自己的东西走了。嗯,通一个马桶1650块。” 看看,两个壮小伙子,面对大哥的讹诈尚且无可奈何;一个小姑娘,面对恶狠狠的司机能不害怕? 在车莎莎身亡之后,竟然有许多人认为车莎莎拒绝司机周某某的收费,司机就该给她脸色看; 如果这个“就该”确实成立, 那么, 出租车司机绕路宰客、小贩以次充好、导游逼人购物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就连小偷就连劫匪也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啊,他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就是生活所迫想赚点钱嘛。 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的反思是如何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最终平台全面整改,全程录音录像; 可货拉拉事件发生后,网上竟然嚷嚷着“女孩子怎么可以晚上搬家呢”、“女孩子怎么可以一个人搬家呢”“搬家怎么能舍不得花钱呢”…… 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平安的社会,不应当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意外出的社会吗? 逝者已矣,而社会,应当向好的方向发展。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奇葩说》活成了社会隐喻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