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4 13:10:06 点击: 次 来源:孙曙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白银山地马拉松二十一人遇难:这是怎么了?! 突发!16人遇难,5人失联! 一大早在手机上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我心里嘀咕了一下:哪个国家?太惨了! 待到点看标题细看,整个人都被吓傻了——遇灾害天气,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参赛选手16人遇难,5人失联。 天哪! 虽说我是百分百的马拉松外行,可朋友中不乏马拉松爱好者,时常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他们一直平安无事; 另外,相关的马拉松比赛实况转播,我亦看过不少,偶有选手发生意外,现场医生立刻紧急救援; 总之,马拉松运动本身的安全性相当高。 白银山地马拉松,到底怎么了? 更惨的是,五位失联者后来找到时,都已失去了生命。 一场比赛竟然让众多选手命丧黄泉,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跑友“流落南方”就是白银山地马拉松的亲历者,退赛后他撰文讲述了自己的参赛经历。 他说,当天比赛九点整开始,最初还算顺利,到十点半左右的时候开始下雨; 也就是从那时起,麻烦来了: “首先是逆风,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更密了,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的,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 恶劣的天气已经让人举步维艰,而他面临的,又是整个赛事中最难的一部分,“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没有下降”;这个赛段里,“选手们需要手脚并 用往上爬”…… 如果在正常天气里,赛道再难,选手也可以坚持攀爬下去,到达山顶; 可要命的是,“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流落南方整个人都快被冻僵了; 最终,他决定退赛。 正是这个决定,救了他一命。 从流落南方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场赛事致命缺陷——比赛保障严重欠缺。 即使再外行,我们也知道,对于马拉松这种高强度的赛事来说,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参考过抚仙湖半程马拉松的网友沐心一介绍了仙湖的做法,“全程都有直升机跟踪,一小段一小段有志愿者服务,还有警察”。 相比于平原地区的半程马拉松,白银山地马拉松的强度、难度及风险要高得多;相应地,安保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不也应当高几个级别吗? 最起码,每隔一段距离,就应当设置补给与救助站点吧? 最起码,在一些特别地区,要事先安排巡逻人员与救护人员吧? 可白银山地马拉松的安保在哪里?给养在哪里?救助又在哪里? 流落南方在文章中说了,“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 这一状况,何其可怕! 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更是参赛选手最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 从常理上来说,这是最需要物资及安全保障的地方。 可要命的是,偏偏就在这里,什么保障也没有! 所有的参赛选手,至此只能听天由命! 可哪场赛事,不该把选手的生命完全放在首位?不该充分做好各种保障工作? 假设在CP2与CP3两个地点,事先分别设好两个避难所,里面配备充足的水、食物、防寒物资等各种必须品以及必要的救生人员,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运动员遇难呢? 那些遇难的运动员,都死于失温,说得通俗点,就是活活冻死的; 如果事先做好保障工作,他们何至于此?! 不要说这是马后炮,面对高风险的赛事,组委会理应事先考虑好各种极端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白银山地马拉松可谓一场生死考验,有人不幸遇难,有人死里逃生。 张小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不幸在山上昏了过去; 万幸的是,“在山上昏迷了大概有两个半小时左右,有一位放羊的大叔经过,把我扛到了窑洞里,生了一堆火……” 张小涛就此捡回一条命。 一场比赛,二十一人遇难,这是人类运动史上的巨大灾难; 这场灾难固然与极端天气有关,更与组委会的严重失职有关。 五月二十三日,当地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说:“在此,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 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 可再多的自责再多的哀悼,又有什么用呢? 比自责与哀悼更重要的,是汲取白银山地马拉松血的教训。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同济大学,请出来走两步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