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6 16:15:26 点击: 次 来源:孙曙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再谈白银夺命越野赛:此非天灾,实乃人祸!
一场比赛,二十一人遇难。
这场惨剧,震惊中外刺痛人心。 无论最初还是后来,媒体在报道这场惨剧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极端天气”。 看起来,当时的天气确实“极端”,又是大风,又是冰雹,又是冻雨,总之,天气不同寻常。 既然“极端”,就意味着非常少见,就意味难以捉摸, 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这场惨剧中,牧羊人朱克铭先后救了六位参赛选手;其中的张小涛,被救时已经冻昏了两个多小时,若没有朱克铭将他扛进窑洞,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完全可以说,朱克铭是个大写的平民英雄。 救人之后,朱克铭在接受@漩涡视频 采访时,专门谈到当地的天气; 他说,“这种天气是经常出现的”,他还说,“经常有这样(严重极端天气)的情况啊”。 一种经常出现的天气,怎么还能称之为“极端”? 事实上,当地人都知道,朱克铭只是实话实说。 网友竹桥 329介绍: 作为大西北生活了40多年的人,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种官方解释里所谓“极端”天气,在5月份真的很常见,出太阳天气可能会很热,但是一下雨刮风 ,真的特别冷,不可能预计不到!!! 网友司伟(别克古台) 103也说:西北高原戈壁地区,春天,有太阳零上18度,突然下冰雹,零上三度,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可以说是在西北戈壁地区生活过的人的常识。 况且,二十一日,白银气象局就成功预报预警了这次大风天气,并通过了手机短信通知了马拉松主办方。 这就意味着,无论从天气预报来说,还是从生活常识来说,二十二号的比赛,很有可能遭遇恶劣的天气情况。 而且,参赛者还说了,二十二号七点的时候,就已经刮起了八级大风; 这种情况下,组委会不应当及时取消比赛吗? 就算不取消,不也得做好充足的应对措施吗? 据了解,普通四十二公里的马拉松赛,每五公里规定要设置一個饮食站,两个饮食站之间要设置一个饮水点。 相比普通马拉松赛,白银越野赛赛程长、海拔高、路况差,也就是说,难度与风险要高得多; 相应地,保障等级及救助等级也应当严格得当。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一场越野赛具体防范什么? 要防风、防雨、防暑、防寒,防饿,防渴;毕竟,天有不测风云,野外什么状况都会发生,为防万一,这些物资都要备好,留待选手需要时取用。 这些物资当在赛段均匀放置,比如,每隔五百米就放一份;同时,安排志愿者值守,以便及时为选手提供服务。 此外,在无人区预先安排好救援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救援人员就可立刻采取行动。 至于专业人员给出的方案,当比我这种外行高明得多周到得多。 可面对这场高艰难高风险的比赛,组委会又安排了什么? 惨案发生后,很多幸存者都认为,CP2至CP3赛段,是整个越野赛场地最险峻、难度最大的赛段。 这条赛段上,组委会设置了什么保障物资安排了多少救援人员? 五月二十四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村民朱先生乘车前往赛程CP2至CP3赛段。 记者发现,该赛道周边全是陡坡,没有正规道路,记者只能沿着羊肠小道蜿蜒而上。 全程参与搜救的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CP2到CP3近20公里的赛段上,他没有发现任何搭建的帐篷、补给点和工作人员。 我的天! 近20公里的赛段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补给没有一丝一毫的保障没有一丝一毫的救助! 这是比赛,还是荒野求生? 如果事先知道是荒野求生,求生者自会先作准备呀! 让一无所有的选手在一无所有的荒野奔跑,组委会荒唐到了何种地步。 如此草率地组织比赛,不出事是侥幸,出事是必然! 朱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CP2至CP3赛段路况复杂多变,他是选择在该赛段山脚下出发登山参与救援。 二十二日下午四时许,他开始登山救援,直至二十三日下午,他结束搜救才下山。 在此期间,他亲眼见到了十八名遇难者。 一场赛事,一共二十一名选手遇难,而十八选手倒在CP2至CP3赛段。 反过来可想而知,只要组委会事先在赛段放置好足够的防寒物资(哪怕就是厚毛毯),那十八名选手也不会被活活冻死。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如果组委会不能保证选手的生命安全,这样的赛事根本就不该开展。 更令人愤怒的是,五月二十二日已有二十一位选手遇难,但在五月二十三日,白银电视台竟然重播了此次越野赛开幕式。 这不是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吗? 对此,白银电视台电视台回应:重播画面是前一天自动设置的。事故发生后,忘取消重播设置,导致播出事故发生。 忘了取消重播设置? 他们怎么不忘了吃饭呢? 无论是重播还是对重播的辩解,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漠视; 敷衍塞责到这种地步,不出事才怪。 一场比赛,二十一人遇难。此非天灾,实乃人祸。 人祸,就要有人担责。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