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风采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风采 > 文章

毛主席如何看待不公正待遇

时间:2018-11-07 10:52:5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主席如何看待不公正待遇
 
认为不公正待遇难以避免
不公正待遇会使当事者的心态失去平衡,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困扰。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后,往往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在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之后,毛主席为什么能够依然保持顽强的革命意志,成功地走出逆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主席能够正确分析和对待不公正待遇。
毛主席对不公正待遇产生的原因曾作过富有启示性的分析。他认为,不公正待遇是难以避免的。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种不公平、不公正,有时是为了照顾整体的公平而造成的。例如,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为了选举出一个能够执行七大路线,领导全党、团结全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央委员会,制定了三条选举方针:第一,既要选举没有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也要选举犯过路线错误而又能够改正错误的同志;第二,组织成分要能够反映各方面的革命力量,要在认识山头,争取最后消灭山头的前提下照顾山头,即照顾各个方面的革命力量;第三,既要选举能够通晓各方面知识的同志,也要选举只通晓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知识的同志。这三条选举方针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为了团结全党,为了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要照顾各个方面。按照这样的选举方针,在中央委员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使得一些没有犯过路线错误、知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同志不能被选入中央委员会。对这些同志来说,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如何看待这种不公平呢?毛主席在七大上专门讲了这个问题。他说:“一些够条件当选的同志不能当选,从一个侧面去看,是不公平的,但是从更大的方面看、从全面看,是公平的。”
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选举中央委员会之前,为了防止因选举产生矛盾而影响党的团结,毛主席再一次解释了选举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的、绝对的公平,不公平的事情在任何社会都是难免的。他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要那么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现在不可能,永远也不可能。”“而各种不公平的事情在任何社会都是难免的。”中国共产党从七大以来,在处理党内事务上力争求得一个比较公平的结果,与错误路线统治时期相比,党内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凡事都是有比较的,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公平或者绝对的不公平,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想不到,有些事情想错了,有些事情安排不恰当,是难免的。”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的同志,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不行,条件不够,恰好相反,他们很可能是将来在中国起很大作用的同志。他们之所以落选,一是各方面要平衡,二是选谁不选谁,这里面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要客观地、心平气和地看待选举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不要因此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党的团结。
毛主席还认为,思想认识上的不一致,党内外存在的各种矛盾,也会导致一些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在中共八大上的一次讲话中,他在回顾了自己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后,分析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志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挨整,会受到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不一致。他说,那些整人的人跟我们并不是前世有冤,今世有仇。他们跟我们以前都不认识。“他为什么要整你呢?就是因为思想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思想认识不一致,必然就会产生矛盾,必然就有人会产生主观主义,犯“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而这种思想认识的不一致,在开始的时候是难免的,党内外的各种矛盾永远都会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些同志在某些时期受冤枉和委屈是难免的。
毛主席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主要是在错误路线统治时期。他在中共八大上提到的那些因为思想认识不一致而整人的人,也主要是那些执行错误路线的人,如王明、博古等。由于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作风上的宗派主义,因而在他们统治中央时期,不少同志受到了不公正的处分和待遇。那么,到了正确路线在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的时期,各种不公正待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毛主席认为,这同样不可避免。1962年1月,他在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在错误路线被纠正以后,我们也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对这些干部,不论是全部处理错了的,还是部分处理错了的,都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加以甄别和平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是有这样处理错误的事实。在阶级社会,这样的事实多得很。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所难免。不论在正确路线领导的时期,还是在错误路线领导的时期,都在所难免”。区别只是在于,在正确路线领导的时期,一经发现有错误处理的,就能甄别、平反。而在错误路线领导时期,则不可能这样做,而只能由代表正确路线的人们,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起来纠正错误。
认为不公正待遇难以避免,对于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非常重要。认识到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不公正待遇都难以避免这一事实,就能在受到各种冤枉和委屈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正确对待,把挫折变为自己进步的动力。
 
视不公正待遇为一种锻炼和教育
毛主席认为,不公正待遇并非有害无益,关键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既然不公正待遇难以避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它当做一种有益的锻炼,当做一种有益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在会议上教育全党的党员和干部要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要把不公正待遇作为一种有益的锻炼和教育。1956年9月,他在中共八大上一方面指出不公正待遇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又强调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公正待遇。他说:“我想同志们中间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过冤枉受过委屈的。对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比如把自己打成什么‘机会主义’、撤销自己的职务、调离自己的职务等等,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做一种有益的教育,当做一种锻炼。”这两种态度,无疑是后一种对自己和革命工作都更加有益,是党员和干部应该采取的态度。
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又讲到不公正待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当事者是有益的。在这次会议上,他号召发扬民主集中制,开展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强调不要压制批评,认为批评所导致的结果无非就是被批评者下台、被撤职,或者被调离原岗位,这对被批评者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为什么呢?他说:“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
毛主席从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中,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统治中央期间,他被剥夺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长期“靠边站”。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但另一方面,又使他得到了较多的空闲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大量过去没有时间阅读的马列著作。关于这一方面的情况,他在1957年曾经这样谈及:“一九三二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这段时期阅读的马列著作,让他受益匪浅。他说:“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
在遭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期间,毛主席还抓紧时间作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两篇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这两次调查,对他加深对农村阶级关系的认识,正确制定农村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把不公正待遇当做一种有益的锻炼和教育,并不是毛主席对党员和干部所做的一种空洞的教育,而是他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说“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信非虚言。
把不公正待遇当做一种锻炼和教育,既是毛主席亲身经历的总结,同时又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古代先哲孟子十分强调正确对待人生的种种磨难,认为正是磨难造就了杰出人才。关于这一点,孟子讲过一段众所周知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主席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方面的修养和造诣极其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在论述不公正待遇对当事者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和教育时,一方面经常以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加以说明,另一方面也以中国历史上的事例来进行论证。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就引用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一段话。他说:“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讲的这些事情,除左丘失明一例以外,都是指当时上级领导者对他们作了错误处理的。”他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对他们本是坏事,但却成就了他们在哲学、文学、军事等方面的传世之作,所以又是好事。他以此为例,进一步说明,党在过去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错误地处理干部,让干部受到不公正待遇,当然是不应该提倡的,是应该被反对、应该被纠正的。但是,作为被错误处理的干部,应该正确地对待,因为“一般来说,这种错误处理,让他们下降,或者调动工作,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而且可以从人民群众中去吸取许多新知识”。
 
遵守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不公正待遇包括错误的批判、错误的处分、错误的职务变动(降职、撤职或者调职),在某些情况下,也指待遇上的不平等,如职务、生活待遇上的不平等。它一般是由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作出的。毛主席认为,既然不公正待遇难以避免,既然不公正待遇对当事者是一种锻炼和教育,那么当事者不管受到哪一种不公正待遇,都应该把党的纪律、党的团结和统一摆在第一位,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待不公正待遇应有的态度。
各种不公正待遇中,最严重的恐怕莫过于职务变动。毛主席认为,共产党员应该正确对待职务的变动,应该能上能下。他说:“(共产党的干部)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正确对待职务上的变动,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表现,是一个共产党员纪律观念的表现,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眼光。
毛主席虽然屡次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始终遵守党的纪律,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不意气用事,不因个人的遭遇而影响党的工作,并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全党做出了榜样。1932年10月,他在宁都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并被调离红军的指挥岗位,召回后方做政府工作,实际上被剥夺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这对“积年经验多偏于作战”,“兴趣亦在主持战争”的毛主席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在会后,他作出了两点表示: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仍然愿意积极对待党的工作,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对在宁都会议上据理力争,不赞成把他调离红军指挥岗位的王稼祥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又对为他送别的周恩来表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在中央苏区时期与毛主席一道工作过的李维汉,目睹了当时毛主席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就毛主席对待不公正待遇的态度作出过概括性的描述:“他坚持三条: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不消极;三是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那时王明路线的主要负责人整人整得很厉害,不是把你拉下领导职务就算了,还批得很厉害。毛主席在受打击的情况下,仍能维护党的统一,坚持正确的路线和主张。”这三条,是毛主席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思想的集中概括和体现,也是他能够在人生逆境中愈挫愈奋,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不仅是毛主席在中央苏区所坚持的,而且是他在整个革命生涯中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的。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而且也以此要求和教育全党的党员和干部。毛主席的经历告诉我们:他正确对待不公正待遇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所有的党员和干部学习和思考。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毛主席为何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下一篇:毛主席的生死观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