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诗词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诗词 > 文章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2-2)

时间:2020-01-24 06:58:3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2-2)
 
(三)研究毛诗版本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
 
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同对自己的其他著作一样,始终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一些诗词作品经过多次字斟句酌,才同意公开发表;有些作品经过多次修改后,他自己仍不满意,不同意发表。即使发表过的作品,他还不断地加以修改,使之更加完美。以上种种情况必然会反映到版本上来。因此,对每首毛诗的各种版本加以科学的比较,就有可能弄清毛泽东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诗词的,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从不同版本的比较来看,毛泽东修改已发表过的诗词的事例颇多。比如,1957年1月《诗刊》发表的《念奴娇•昆仑》有这样的句子:“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1958年12月毛泽东将最后一句改了,他写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1963年12月出版《毛主席诗词》时,照这一意见作了修改。这一改动,不只是意境的完美,而且是思想的升华。再比如,1957年发表的《六盘山》,有“旄头漫卷西风”一句。1961年9月毛为宁夏同志书写的该词,将这一句改了两个字:“旄头”改为“红旗”(见同年9月30日《宁夏日报》发表的手迹影印件)。“旄头”比“红旗”文雅、古典一些,但“红旗”通俗易懂,色彩鲜明、亮丽,且寓意比“旄头”更深刻。再比如,《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发表时,有一句“千村薜苈人遗矢”。1966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袖珍本《毛主席诗词》时已改了此句中的一个字:“苈”改为“荔”。事后得知,这是1966年4月5日胡乔木向毛泽东反映读者建议而被毛采纳的结果。总之,比较同一首毛诗的不同版本可以发现,毛泽东曾就不少诗词的字句作过修改。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从版本的比较中还可以看到,毛泽东对曾经发表过的某些诗词的标题、标点符号,又仔细地作过推敲和修改。毛泽东书赠李淑一的那首著名的词,1958年1月首次发表时,标题为《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该词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将题目中的“游仙”二字删去,并把“赠”改为“答”,题为《蝶恋花•答李淑一》。题目的这一修改,表达的意思更为准确,意境也更高了。李寄给毛一首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作,毛词实际上是对李词中的内容的回答。以上讲的是版本所反映的改标题的例子。毛泽东对诗词的标点符号也很重视。《菩萨蛮•黄鹤楼》一词,1957年发表时下阕的标点符号是这样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该词编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这几句的标点符号已改作:“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词的前后两稿,一字未动,只是改了两个标点符号,就增添了诗意,使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深沉。
毛泽东的某些诗词有着字句不完全相同的手迹。这些手迹相继公开发表后,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比较这些版本,也能够得知毛泽东对自己诗词斟酌、修改的情况。《贺新郎•别友》一词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毛生前未发表。现在,该词3件不同的手迹已经分别发表了。比较这3件书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手迹,可以发现字句有变动,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有变化,诗的政治色彩变得浓厚了。毛泽东1963年1月书赠给周恩来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墨迹,在毛逝世后发表了。拿这幅墨迹与1963年12月编入《毛主席诗词》中的同首词相比,有几处重要改动。修改后,诗词的思想性、艺术性进一步提高了。
在比较同一首毛诗的不同版本时,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里试举一例。1982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阿英的《敌后日记》。有人看到其中1942年8月20日日记所记载的《长征》诗、《六盘山》词,同后来毛泽东手定发表的相比,有文字上、形式上的差异,就推断日记中抄录的两首诗词是毛诗的原作,是初稿。④其实,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之所以作这样的推断,是没有对两诗版本源流情况作深入的研究,他们不知道在1942年之前,有关报刊上已经有过《长征》诗和《六盘山》词,那才是源头版本,最接近于原作。而1942年新四军主办的报纸所载两诗(阿英日记所录)发生在其后,不是最初的版本,因而不可能是毛诗的初稿。1942年版本与原作的差异是别的原因,诸如传抄或排印错误,有人改编等原因所造成的。这个例子说明,对版本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
综上所述,对毛诗版本开展深入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辨别毛诗传抄件的真伪,有助于了解毛诗传播的历史及毛诗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有助于弄清毛诗的修改情况。可以这样说,它是整个毛诗研究中一项带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忽视毛诗版本研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毛诗研究的深入。
 
注释:
 
① 参见苏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毛泽东诗词大典》李人凡的序言。
② 公木生前曾对《五律•喜闻捷报》一诗存疑,指出:“反复吟诵,颇启疑窦。细衡文义,似或有误。”他指出了三个可疑之处,因而对此诗不作赏析。见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1999年1月版。对两首五律诗质疑的文章还有:丁毅、李景芳《<毛泽东诗词集>误收入他人之作》,载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的诗词世界》;郭发明《谈毛泽东两首五律的真伪问题》,载《百年潮》2000年第2期;方磊《<五律•喜闻捷报>是毛泽东诗作吗?》,载《党史文汇》2000年第5期;朱康倬《毛泽东诗词集中几首“根据抄件刊印”的诗质疑》,2000年10月提供给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济南年会的论文。
③ 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毛诗的国外、海外版本,如:许铮《毛主席诗词在国外》,载《诗刊》1960年第6期;王丽娜、粟周熊《毛泽东诗词在海外》,载马连礼主编《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照君《毛泽东诗词的外文译本》,载《毛泽东思想论坛》1993年第1期;李程骅、李井涛《毛泽东诗词在港台的传播》,载江苏《社科信息》1993年第5期;王丽娜《毛泽东诗词在国外》,载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1996年5月版;赵洁敏《浅谈北图收藏的毛泽东诗词三种译文本》,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年第3期;胡为雄《毛泽东诗词的外文译本》,见胡为雄编著的《诗国盟主毛泽东》,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7月版。
④ 参见《社会科学报》1992年5月21日刊载的史牛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王焰.毛泽东没有留下手稿的一首诗[J].中华魂,1995,(6).
[2]刘济昆.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M].香港昆仑制作公司,1992;董必武.董必武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104、125.
[3]陈安吉.应当慎重对待传抄的毛泽东诗词[J].世纪风采,1999,(12):26.
[4]计小为.评舒群的《毛泽东故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3):93.
[5]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82.
[6]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348.
[7]阿英.敌后日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94.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2-1)

下一篇:毛主席诗词在国外的魅力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