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2 08:19:0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毛主席咏雪的地方——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村 地处陕北群山中的偏僻小山村——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是个小地方,出清涧县城一路向东,沿着新修的蜿蜒曲折的山间柏油马路,跨过无定河,再转头向北,黄河岸边土石山区的深处就是袁家沟。袁家沟村距清涧县城60多公里,距高杰村镇10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周围没有大路,没有集镇,远离热闹和繁华,显得十分偏僻。在普通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但就是这个在普通地图上难觅踪迹的小地方,在中国政治版图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曾经是中央红军东征抗日的起点,这里是毛主席写下了雄视千古的《沁园春·雪》的地方。 1936年2月5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三,毛主席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30多公里,于下午到达袁家沟村。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也抵达袁家沟。毛主席在袁家沟住在白育才家的五孔窑洞里。而这里也是白治民、白恩培的老家。 小山村里大多数人不知道来的是党中央毛主席。90岁的白炳乾老人回忆说:“那时可神秘啦!一般人都不知道是谁来了,只看见门口有警卫站岗,断定肯定是个大官。只有几个少数人如地下党的支部书记等三五个人知道。” 毛主席来到袁家沟是为了指挥红军抗日先锋军,强渡黄河,取道山西,开赴河北及察哈尔抗日前线,借此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影响,实现我党对日直接作战主张。 《东征宣言》也是在袁家沟发表的。《宣言》这样写到:“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这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必倒。 毛主席在袁家沟住了18天。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中,他不仅与中共其他领导人组织了红军东征,同时这位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气质的人民领袖,写下了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毛主席到达袁家沟村的当晚,下起一场大雪。第二天,他带领随行人员,踏着积雪,亲自到距离袁家沟15公里、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 毛主席站在被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看见万里河山被冰雪所封,极目远眺,一片苍茫。既是领袖,又是诗人的毛主席心中无限感慨,他任思绪飘扬,在满眼的银白色山峦中,望尽了祖国秀美的山川,在满腹涌动的思想中,横贯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无限的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当晚回到袁家沟居住的窑洞,点着蜡烛挥毫泼墨写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月20日晚,红军抗日先锋军在高家洼塬下面的辛关渡口强渡黄河成功。23日早,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先后乘木船在辛关渡过黄河,踏上艰险的东征路程。 红军的到来使袁家沟的一切更加紧密地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这个贫瘠的小山村为红军渡河打造了20多只木船,同时将自己哺育的优秀儿女送到了前线。当时袁家沟有20多名进步青壮年跟随毛主席加入到东征的行列中。 今天,毛主席书写《沁园春·雪》的小方桌还安放在他当年居住过的窑洞里。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主席的1893-1935年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