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2 10:06:5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何缘 - 小 + 大
转 队 一九七三年哪是一个入秋时节,田间稻谷开始渐露出金黄色谷穗,丰收在望。我们匽口公社,五大队林场座落在离四生产小队有三四华里路程。不远,也不近! 说它不远,是因为站在山岗上可以瞭望生产队青砖,布瓦,错落有序古朴村寨“大屋唐”村。而每每在晴朗早上站在高处眺望!一缕青烟绕云间,青香扑鼻留嘴边!香甜美味感觉。 说到大屋唐村,是因为依承传统南方村庄特点,几乎每一村庄都同一个姓,所以大屋唐村全姓唐也就不足为奇了。别看现在生产经济落后如其它生产队,听人说从前可也是十里八乡有名大村落。 我们下乡当天给人感觉还不错。整个村落都被夹心青砖墙围着,正前方三扇大门后面也有三扇中门,左右各一扇小门,共计八扇门。外观给人印象古朴典雅,里面传统结构设计。九处天井,每个天井下方两户至四户不等。要是下雨天村里到任何一家不用打伞,穿布鞋就能行走到各家各户,整个村子格局很好。 说它不近,是因为崎岖山路,绕山一大圈才能回到生产队。傍晚胆小的还不敢走,因要经过一大遍密林地带,此处还有不少坟地,本就阴森恐怖加上走路沙沙声与风吹着枝叶敲打声混和在一起,确叫人不寒而栗,肌皮疙瘩都蹦出来了。所以每到晚上很少出门,急事要拉人陪着才敢走。 其实我们大队林场环境很优美,虽说不上风景如画,可这里也算得上鸟语花香。 高大乔木遮天蔽日,不远还有一处天然水塘,清彻透亮,周边水草环绕,在水草浓密处泉水不断悠悠流坦,象似往水塘输入新鲜血液。水塘与我们林场宿舍相呼应。 我们林场不算大,有十来人,黄石知青四人加上金牛镇知青共六人。他们都比我高一两届,对我这位刚来者象小弟弟一样关心照顾,来林场几个月关系很容恰,这让我感觉温暖倍至,同时又在各位兄长身上学到好的品质。我们十来人,来自六个生产小队在一起组成一个团体。同在屋檐下,一起生产,同吃一锅饭。有趣的事,八仙过海,各有神通。里面有位老社员捕鱼手艺不错,隔三差五在塘里不是打鱼就是摸虾,还有位社员喜好打野兎,抓野鸡,手段了得,时常在山里抓些野鸡野兎回来改善生活,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共当,我们虽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但严然象一家人齐乐融融。别人说天堂,我认为这里才是天堂,世外桃源。这里柴米油菜,充富有余,休闲之余,兄长们都拿出各自绝技,吹拉弹唱把一个小团体文娱活动搞的热闹非凡!说它世外桃源一点不假。时光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渡过几个月,时间又是哪么快! 这天我正和林场几位知青在山里挖坑为来年春季植树作准备。 突然隐约听到有人呼唤,我没介意,过了十来分钟,还是傍边老知青碰了我一下说,场长叫你呢,这才回过神来定眼一看是林场场长唐区桥来到我身边,说是公社有位姓王的来找我,当时心里纳闷。公社哪来姓王的,没听说过,心中困惑?但身子还是随场长下山回林场宿舍,一进门只见一位中等个子,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从坐椅上起身面带笑容轻声问道你是五大队四小队知青刘强吧!然后这位姓王的同志自我介绍,我是匽口公社刚来不久,现专门负责知青工作的,才着手工作,往后你就叫我王师傅吧。听王师傅口音不是本地人,“后来才知晓王师傅是武钢灵乡铁矿工人,国家为落实党中央毛主席对知青安居政策,全国迅速从各行业单位抽调工作作风好,思想过硬,文化素质高的工人到公社一级长期住扎专门管理知青政治思想,生活方面事务。” 王师傅开门见三说到我刚来公社时间不长,也走访各生产队并了解到你们生产队知青实际情况 ,你生产队是公社最落后的,而你们生产队知青生活条件也是全公社乃至金牛区最差的。王师傅一席话说到我内心深处,同时我对王师傅办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肃然起敬。他的话一点不假,句句触动了我。 说到大屋唐村,我们一行八人,六男两女,知青人数是公社各生产队中最多的一个小组,大家推荐我负责小组事务 ,肩上担子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份量,关系到我们八人今后工作生活愉快不愉快直接影响到相互团结问题!刚来生产队开始凭着满腔热忱,无忧无虑,因为刚下来生产队派饭,社员家家挨个请,住的地方,当时生产队长跟我们讲,你们住房要等下半年农忙过后给你们盖新房,现临时安排临时在代销店傍空屋子住着。这家多年无人住的空屋里,房间仅放六张床,没有一点多余地方,房后一小块地方是烧火做饭厨房离天井很近,整个屋子阴暗潮湿,两女生借住社员家。因为队长承诺下半年盖新房,也就没计较太多!尽管这样我们知青小组,人人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无可奈何咬牙坚持几个月吧!在小队里轮流每家客饭都吃过后,我们开始着手自己开伙做饭,因为我们刚来到生产队,没有自留地,凭借知青发下来生活费去金牛镇买菜,五,六里路去一趟半个多小时,所以要每天起早。先是二位女同胞轮班做,做了十来天她们不愿做,毕竟在家也未做惯,特别农村又是柴火灶,她们更不习惯,后来决定每人轮流做,一人做七天再轮换。记忆最深哪次,刻骨铭心至今无法释怀,每当想起恶心倒胃。哪是一个晦雨季节,该轮到我做饭了,这天我提前收工回来做饭,我把米淘好下锅,把饭煮的差不多就不用管让它乘余温把饭闷熟!利用这时间,把菜都洗干净,切好准备去揭抄菜锅盖时,一摸锅盖软绵绵,肉麻麻的。不知什么,定眼仔细一看七八条鼻涕虫在锅盖上爬行,顿时我身上肌皮疙瘩起来了,说实话我凭生最怕这种涎涎没有骨脊虫子。别人说怕蚂蝗,我还不怎么怕,这种恶心虫子至今还怕。稍息片刻精神镇定下来,咬着牙把锅盖拿到外面一条条清理,足足清出十来条,再回到灶台傍仔细清理又请出十多条。确信没有了,再烧火把菜做好。我们七位伙伴也收工归来吃饭。由于我刚刚清理哪恶心的鼻涕虫,余兴来去,根本吃不下饭,又不能跟伙伴们讲实情,怕她们也吃不下饭,影响下午出工,所以我只好说自己胃不舒服不想吃饭。这天下午我饿着肚子出工干活。 到今天提起此事就恶心,呕吐!这件事埋藏在我心里一直没忘记,太深刻了。 时间一直到年底为房子我找过生产队长会计理论,白搭,又去找大队书记同样,叫我们再忍耐,到开年定要把知青房子做起来!小队实在太穷了,无奈只好等待吧!开年后不久我被调到大队林场。我自认为总算解脱出来了,说实话自下乡开始就准备五六年时间,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呀,所以想把林场作依托干下去,林场再怎样条件比队里好几倍不止!然而这次遇上王师傅梦想将会破灭! 王师傅的话让我无话可说。他继续说道,我在公社每个生产队都走访过,谁独你们队知青生活条件最差,国家下拨的住房安家费一年多了至今无着落,住的地方阴暗潮湿,四处露风,床下长草,我看不下去,公社书记主任见此景也摇头。公社决定把你们队知青整体迁到条件的生产队。我今天来就是跟你打招呼,必定你是这个知青小组负责的,队里几位知青看你表态。这也太突然了,如是我跟王师傅讲,你让我想想,必定也不是小事。看到王师傅为我们知青一片真诚之心,不想回答让他太失望,只好来个缓兵之计,我把王师傅送走后。留给我的是艰难选择,离开就意味着到别的大队,当然在下属生产队。在生产队又要操心做饭种菜一些杂事又要缠身。在林场这些事不用操心,生活条件又好,无忧无虑生活!两种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如何是好,让我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王师傅直接来到我林场,跟林场场长打了招呼,我们一道回到生产队和小组几个伙伴一起开会。这时我队知青连同我一起六个男生,哪两女生,因队里条件太差,先后都转回各自老家,随后队里其他几位发言都表示愿意整体换队,轮到我表态,说实话我很依念林场生活情景,因自己有点小私心不想走,但我又希望他们五人都走,离开这个让人苦不堪言的地方,必定这是好机会呀!而现在我处在风口浪尖,五位同伴都瞧着你,回避不了的事实,我当时只好从时间上延迟缓解自己压力,化被动为主动,说到公社把我们转到哪个大队,哪个小队,最好让我们知道去看看了解情况,也好确定。我想的是再缓缓让我考虑时间长些,同时也增强每个同伴信心,别拖泥带水。王师傅听我这么一说,行!我就告诉你们吧,是匽口公社三大队同样是四小队,条件比你们现在生产队强多了,你们一去就有房子住,而且队里条件也好,你们在这里每月70斤谷,到哪里哪边队长许诺每月80斤谷意味着有56斤大米,粮食绝对充余,而且工作日分值比现在还高出3毛钱每年分的油比这里多,你们考虑吧,去了就知道。这样又可拖两天!第二天下午放工我们悄悄溜去三大队,四小队站在较近的地方环顾四周看了一遍,不能进去,怕碰上熟人惹麻烦,更不能让我们所在队知道,只能静悄悄看一会儿我们撤身就走了,回来路上看到同伴们从未有过的高兴劲,心里也别提多舒服,一时忘了我在林场位置。这就是情感共鸣,患难之友,兄弟之情吧。当下分手我独自回到林场,一夜左思右想,苦苦思索我该如何是好?去吧,这边林场难舍弃,不去吧,我与几个伙伴分散了不忍心呀!再说他们也愿意换个条件优越点的地方。要留在林场,只是我一人解脱困境,他们很可能不会去,会继续在哪破屋呆着,几种情况搅得我睡不着,又是一夜未眠,天一亮吃过早饭,一会王师傅急忙来林场找我,于是我们一道来到生产队伙伴住处,他们早就等候我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了,我想还是自己先讲,我说昨天大家看了哪边情况,大概有所了解,我们下乡为的是什么,人都想有个好的环境才能生活得好,工作得好,才能安心施展各自能力,说实话我在林场条件还行,也不想变动,你们在队里环境这样,听王师傅的过哪边去吧,哪边状况好!我话刚一落音,伙伴们急了,我们过去,让你一人留在这里,不论怎样我们可不放心。这么一说此时热烈气氛骤然凝聚!停顿稍许还是王师傅打破僵局说到,这样吧大家再想想,我明天再来。随后闷闷不乐我一人回到林场,当我前脚进门,一会王师傅后脚跟上,我俩又聊开了。他问,你究竟还有什么顾虑,讲出来也好,你不走,他们五人也不走,为什么?因为你们是一起来的,是一个完整小团体。如果你在这里付出很多,我理解,我能把你一切表现告之三大队,再说我在公社负责知青工作是长期的,你还有什么犹豫的,听王师傅这么一说,打心眼佩服把我哪点小心眼猜透了,但我表面还顾着镇静对王师傅说,让我再考虑考虑,明天给答复,王师傅见我这么一说,猜到八九分,行!哪明天再来,等你好消息。这样把王师傅送走,回来思前想后,白天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我不该这样,我们一起来的应是一个整体,伙伴们为我着想,为我担心,可我在此时与他们这种集体感相差太大了,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种集体观,我做的远不够,羞愧难当呀!疙瘩解开了,随之我也进入梦香,这夜睡了个好觉。天一亮就起床,把林场宿舍房前屋后打扫一遍,的确心里有些难舍难离之感!王师傅这时也早早来到林场,还有我的伙伴,也有来接我们三大队四小队几位村干部。我什么也不说,一句话大伙一块都过去吧!我给林场场长打了招呼,又与这里几位知青兄长,林场队友们一一告别!行李不多,可大伙抢着拿,这天显得格外轻松,走着,走着来到原生产队知青房间,大家很快收拾各自行李后,我们小组与生产队作最后集体告别。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三大队四小队村口刚进村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就象刚下乡的场景,令人触动!队长会计把我们接到以准备好的知青宿舍,房间床都架好了,日常用品早几天为我们办齐了,一应具全。王师傅,生产队长作简短发言后,队长安排我们下午熟悉村里环境,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我们小组将在这里踏上新的旅程 ……。 作者“黄石三中”71届初中生 【人民之声编者按】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毛主席在文革中的战略布署。很多知青离开农村后,每每回忆起这段岁月,心情都是激动溢于言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太锻炼人了”,有微词的不是太多。本连载选自一本名叫《知青岁月》的书。通观此书所收之文,绝大多数可套用流行词是“充满正能量”。本网从即日起择此书之文进行连载。但令人大跌眼镜地却是顾问写的序言,犹如一个怨妇一样处处“滴满伤心泪”。现将序言全录如下,以供参考。 我们也是历史(代序) 胡燕怀 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大多不堪回首,当年在社会底层经受的那些磨难、挣扎、痛苦和绝望,至今想起来还让人痛彻心肺。没有谁愿意选择苦难,因此人到晚年总是避免再去回想那些苦难的岁月。但是那些曾经的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重又回到了你的眼前,就如同我眼前的这本《知青岁月》。知青岁月留给我们的是刻骨铭心融入骨髓的记忆,它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从精神到肉体。 我们这代人,是共和国一段不能抹煞的历史。 那是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青春年少时的无知懵懂,被政治的狂热煽动得忘乎所以迷失了理智,我们听信了太多的美丽谎言。等到我们来到农村才恍然梦醒,仿佛是被人利用的弃儿。极“左”的年代结束了,我们醒过来了,那些崇高的“革命”理想成为了海市蜃楼。 那是一段需要反思的历史。几千万知青上山下乡,并没有给农村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无非是学会了最简单原始的农业劳动。“三农”问题和城乡差别,奢望几千万知青下乡去承受这不可能承受的历史之重!在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我们后来知道的真相是:当年无法解决这几千万人的升学和就业,需要我们这整整一代人为此而作出牺牲。于是我们成了最倒霉的一代人:大饥荒我们赶上了,“文革”我们赶上了,下乡我们赶上了,后来的下岗也让我们赶上了。若干年后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城市时,那里已经没有了我们的位置。我们没有青春,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干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收入,社会的每条上升通道都在我们面前关闭,我们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挣扎。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几个知青中的成功者来为上山下乡正名,但那些幸运儿在数以千万计的知青群体里毕竟凤毛麟角,没有代表性。反过来被上山下乡埋没和扼杀的人才又该有多少?在正常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人生原本就不该这样。 那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不能忘却是因为它给了我们太多的改变。我们能吃苦,耐劳,面对挫折和磨难有坚韧超凡的承受力;我们努力上进,做事认真、锲而不舍,有责任感,也有担当;我们忧国忧民,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面对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我们愿意倾尽全力帮助,“穷”不仅独善其身,“穷”还要兼济天下。……我们所有的优秀品质都源于那段苦难。不仅仅是精神层面,还有我们的肉体。在农村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谁的身上至今没有留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带来的创伤,长期的艰苦生活所带来的疾病困扰?那时我们都太想证明自己了,尤其是出身不好的所谓“黑五类”子女们。不能忘却,还因为苦难的生活也并非都是苦难。知青战友们的相扶相帮,患难中的情谊,生活中的笑话、趣闻轶事,善良的乡村父老对知青们的体恤和关怀,难得的一次口腹之欢,甚至一次阿Q式的苦中作乐,都成了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唯其是苦难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所以才弥足珍贵,让我们没齿难忘。《知青岁月》里就记载了很多这样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当它的作者们以轻松的笔调在写到那些往事的时候仍然如数家珍,历历在目,可见那段岁月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苦难,它铸就了我们这代人天赋异禀的优秀基因。黄石知青文学社真是做了件好事,《知青岁月》是值得收藏并传之后世的。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知青岁月】(连载12)日记四则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