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大字报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大字报 > 文章

奴性是因为恐惧培养出来的

时间:2018-09-17 08:15:4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奴性是因为恐惧培养出来的


在讨论国民劣根性的问题上,不少人都把奴性放在劣根性的首位。许多人都在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奴性的产生?历史上,中国人的奴性在清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清朝的文字狱为历史之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惧,越恐惧越能激发奴性。有人不同意,认为仅凭恐惧还不足以培养出大量的奴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奴性肯定是有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出来的,这里就不得不要佩服儒家思想的精髓了。
恐惧+儒家思想=奴性,儒家思想引导人们“忠君保国”,整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无条件的服从”;在恐惧氛围的催化下,“忠”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奴性状态;对极权的效忠说穿了就是渴望获得安全感。所以说:评判一个人是否效忠,比的就是:谁比谁更有奴性。
 
那么,清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字狱来制造恐惧的呢?这里必须要说一个经典的《吴英案》,此案只是大清康雍乾时期许许多多文字狱中的一个,这种血淋淋的文字狱一定会令如今的人们感到匪夷所思:
话说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五日的早晨,广西布政使朱椿想去桂林城外一游。刚一出门,就看见路边跑出一位举着一册文书的老者。随即,老者高举文书跪在路上,及至随从把老者的文书递到他的手上,才知道这是一份政策建言书。策文端楷正书,字迹娟秀;五点建言,层次清楚;政策论对,条理明晰;是一份有数据、有分析、有办法的“策书”。从文书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这位老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大事的拳拳之心。   然而,这位朱大人并没有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夸赞老者的忠心,把他褒奖一番。而是喝令随从将其拿下,城外也不游了,立马掉头回府,对老者进行了严厉而仔细的审问。
经审讯得知:老者名叫吴英,广西平南县人氏,读了一辈子书,只考上了一个秀才。如今己年过六十,身体又多病,眼看朝不保夕,又不甘心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便把自己对国家和皇帝的忠心化作一纸策书,想敬献给皇帝,也算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不枉来一趟人世。 
朱椿连夜给广西巡抚写了一个汇报,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案件。列举出吴英之罪有二:一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居然敢批评国家的政策;二是行文中犯了“圣讳”,因为策书中有一段,两次用到了皇帝的名讳“弘”字,而没有避讳。
第二天,这个案子就转给了广西巡抚姚成烈。巡抚大人高度重视,全力审理此案。于是,吴英在省城投宿的客店老板以及店小二,吴英老家的直系亲属二十多人,全都被捕来严加拷问审讯。拷审的重点,是这份策书的后面还有没有主使和同谋。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这策书千真万确是吴英“实思献策,冀得功名,并非怨望诋毁”所写的,也的的确确是吴英自己一个人闭门所思所想写的,与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  
确信审得实情后,姚成烈便写了一份奏折,向乾隆皇帝呈报了此案,并提出如下几点处理方案:
一. 秀才吴英生逢盛世,有批评指责朝政之处,殊属丧心病狂,案情重大,未便稍宽,应以大逆罪凌迟处死。
二. 吴英的两个儿子吴简才、吴经才;亲弟弟吴超;亲侄子吴逢才、吴栋才,均己年过十六,应按照“缘坐”律,先行刺字后,即斩立决。
三. 吴英的继妻全氏、妾蒙氏;儿媳彭氏、马氏以及未成年的幼子懋才、张才;还有幼孙亚宣、亚二;幼侄伟才、观奇、亚三;都发配给功臣之家为奴。
 此案报到京城后,姚巡抚的处理方案基本获得通过,乾隆为了表示“仁慈”,只是将第二条中的吴英弟弟及子侄的“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为表忠心而献策书,怎么就换来了祸及满门的淋漓鲜血?一个人一时冲动的表忠心,怎么就换来了整个家族的覆亡?但当你读到满清文字狱的资料时,史实便会告诉你:文字狱正是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部族统治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专制独财的统治者,尤其是满清这样以少数民族入关得国的统治者,它需要的不是底层民众自发的政治热情,而是驯服和沉默的奴性。作为社会底层的读书人,不管是把上书皇帝作为晋身的途径来投机,还是想通过上书来建言献策“表忠心”,都是一厢情愿,过于天真的事情。 
正是由于满清皇帝担心坐不稳侥幸得来的汉人江山这种阴暗心理作祟,因此,对舆论的钳制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严厉。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惧,越恐惧、告密者就越多;告密的动机就是“效忠”,而“效忠”的动机就是要获得安全感和晋升的机会。在此大背景下,各级官吏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为了表示对清朝统治的忠诚,不惜制造大量的文字冤狱。官吏们这样做,既镇压了任何莫须有的所谓“反清苗头”,又向皇帝表了“忠心”,还多了一条晋升之道,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对于生存在“类似大清朝”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必须要牢记三条基本法则:
第一是:不要试图去拯救那些濒死的统治者,因为你是在自作多情,无需要多言,只需眼睁睁瞧着它们走向毁灭。邪恶的东西是不值得拯救的,任何企图通过献计献策的方式去表忠心的方式都是一种自毁的模式,因为“大清朝”自有一套“吐故纳新”的机制,无需旁人去分忧;任何非体制内的建言,都将被视为“妄议”,是不怀好意的诽谤。
第二是:在“大清”这种大环境里,只能允许奴性十足的顺民生存,而不能容忍会独立思考的思想者存在。记住:千万不要表现你“另类”的思想,“大清”的思想必须是统一的。
第三是:在邪恶的环境下,你可以不作为,绝对不要助纣为虐。如果你的建言和策书侥幸被皇上采纳了,也仅仅是改变你的命运,却无法延长朝廷的寿命,因为帝王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帝王和帝国的命运应该由人民来决定。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这是自私狭隘害怕的立场观点

下一篇:不要用伪幸福,否定、讥笑前辈的功勋和辛劳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