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7 06:26:5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轻松笑 - 小 + 大
年年丰收,为什么农民还“惜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12日发布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总的来说,小麦收购同比减少900多万吨,差不多将近3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但不要忘了,我们是迎来了“丰收年”的,而且还不仅仅是今年丰收,去年也丰收,前年也丰收,如此一直前推数十年,都是年年丰收! 在年年丰收的情况下,我们的主产区小麦收购却减少了,为什么? 官方回答是:“夏粮涨价,农民惜售。”而据我们所知,如果夏粮涨价还不卖,等秋粮大面积上市时,粮价将会出现一个“新低”,这几乎是每年一轮回的数据了,农民傻吗,年年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农民不傻,又在“粮食丰收且涨价”的情况下不想卖,那它囤积着这么多“丰收”的粮食干什么?须知,现在种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出售粮食。 把这些关系捋一遍:我们的粮食年年丰收,农民应该囤积了不少!如果把这些粮食都卖了,那么,粮食收购量应该只增不减。现在是粮食收购减少了,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农民手中无粮,当然就没法卖;第二、农民囤货居奇,想卖个好价钱。既然如此,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悖论了! 如果农民手中无粮,这就与“粮食丰收”相悖,所以不成立。 而如果农民囤货居奇,想卖个好价钱,那农民就是犯傻了,因为现在粮价上涨,夏粮收购周期又比较短,此时不卖,还想赌一把大的,等粮价涨到最高点再卖吗?农民什么时候精明到这种程度了?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夏粮收购存在悖论,不得不引起注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很不明白,什么叫做“年年丰收”,什么叫做“丰收”?凭我在农村劳动了几年的经历来看,有些东西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究竟还有多少人在种地?那些种地的都是些什么人?前几年说这些地方土地撂荒严重,是真是假?说句难听的话,如果这些地方土地撂荒严重,或者圈地建工厂严重,中国粮食产量还能“年年丰收”,那就奇了怪了! 很不幸的是,河南、河北、安徽我都去过(只有山东没去过),而且是以一个“新农民”的身份去进行农村调研的,这毕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产粮区。 河南的情况比较倾向于传统农业,这些年由于包产到户,土地很分散,很多大机械耕作下马了,中小型农耕机器成为主力军。这里水源不行,很多村寨只能“靠天吃饭”,自家腾出空地挖塘储水,用于灌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很多都断流了。当然,做得好的也有,一些村子依旧保留着“公社”或者“大队”建制,管理着集体土地,但由于很多人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弱劳动力,管理土地能力极其有限,还是无可避免地有撂荒情况。 安徽地区由于相对靠海,很多大中小型工厂都迁到这里来了,像蚌埠一带,不知道是从哪里刮起来的风,2005年前后,大量土地被私人工厂所圈占、撂荒,粮食产量还能有多少,我们是不敢抱太大希望的。共同的问题是: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守人口大部分是弱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安徽还能创造出年年粮食丰收的景象,那可能真是有神相助了。不服的可以去实地调研一下,看看我是随便乱说,还是确有其事。 情况相对较好的可能还是河北,毕竟河北地区靠近北京、天津,是这些大城市的重要供粮地,反而撂荒不怎么严重。这些年,有人热衷于发展“农场模式”,河北成为北京地区大款们的首选地,所以便出现这样一种景象:河北很多土地被人承包建设自己的小农场,供应北京市民瓜果蔬菜。而留在农村的农民则陷入到了单家独户搞生产的境地。2014年前后,粮食丰收,农民竟落得连收割的心情都没有了,因为太廉价,还不值得出机器收割费呢。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农村没人,播种、管理、收割全赖承包!这也是河北地区农村的一大奇观,全家人在外面打工,每年出几百几千块钱让别人帮忙管理土地。呵呵,不说管理得怎么样,就凭这样一种五花八门的农业发展模式,还能指望它能丰收到什么程度吗?不管你指不指望,反正我是不敢指望的。 我们就不明白了,这样的农村,“丰收”在哪里呢?了解得多了,我现在反而宁可相信农民手中真是没粮,留足自家吃的之后,完全不敢卖了。要知道,今年先是疫情严重,影响到了很多地区的春耕,后是长江流域一带水患频发,很多地区几乎绝收。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可能会成为今年最紧缺的资源之一。农民不傻,在此形势下,所谓的“丰收”是不存在的,如果自己手中的粮食卖出去了,秋收又填不了这片空白,后果就严重了。城里人可以等待进口粮,因为他们有钱,但农村人就没这个条件啊! 所以,粮食悖论的根本点可能在于:“粮食丰收”并不存在,农民手中虽然有粮,但绝不会很多。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粮食丰收了,夏粮涨价收购,竟然还达不到去年的收购量。你认为呢?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试论“脱钩”与“拒绝脱钩”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