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时代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时代 > 文章

毛泽东时代精神风貌的四大象征(2-2)

时间:2019-04-01 08:00:3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泽东时代精神风貌的四大象征(2-2)
 
红旗渠是60年代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挖山不止,用血汗修成的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她象一条银色的飘带,紧紧的萦绕在太行山腰,穿过层层山,绕过道道岭,弯弯曲曲蜿蜒数百里,为古老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从此,雄浑的太行悬崖绝壁上有了一道温柔的水脉,她与巍巍太行依恋契合,演奏着刚柔相济的和谐乐章;从此,这道水脉汩汩流进林县大地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干、支、斗、毛,细细润浸,节节延伸,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大地的生命水网;从此,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用汗水养育、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
十年鏖战,愚公移山。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152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三千华里的“人造天河”。如果把十年挖砌的1818万立方米土石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中华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成一道“万里长城”。
为了修建红旗渠,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红旗渠,红色壮举,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羊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没有杨贵的振臂一呼,林县广大干部群众改变干渴穷困命运的干劲和热情还不会这么早被唤醒,后来建成“人工天河”的奇迹也许不会发生。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个别英雄人物的确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杨贵两次回林县,广大群众潮涌般扑向杨贵,用各种纯朴的方式表达对老杨的深情厚意。
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
外国人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等于没到过中国。”
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壮哉,伟哉!
红旗渠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其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太行山,可能是中国最富神话色彩的山峦,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了几千年。
红旗渠、大寨梯地,那精神力量,你不为之震撼吗?那只能说明你不是个人!
红旗渠精神,是长征精神的衍生,不是长征酷似长征。
太行儿女修建红旗渠的篇章,便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代表作,毛泽东时代的像征。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回顾十年建渠历史,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付出很大代价,创造的经验也很丰富,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充分显示了党领导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
红旗渠壮举,也只有在新中国政体下才能得以实现。在旧中国,蒋介石会支持老百姓办一件实事吗?旧中国历史上,也能筑起万里长城,但它是为人民大众造福的水利工程吗?
啊,伟大的中华民族啊,只要有了伟大的领航人,良好的社会制度,人良性的一面被激活,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平凡人变为高尚的人,世界上就只有中华民族儿女才能创造出红旗渠人工天河壮举奇迹,反之,英雄也变狗熊,平凡人更无知。
红旗渠、大寨之精神、之路不好吗?只有逆天的邪魔歪道才会害怕那种精神。
毛泽东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世间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同类真正的尊重和敬爱?权力吗?学问吗?钱财吗?都不是。只能是辛劳,为了别人的幸福而付出的辛劳。
 人类幸福所需的各类资源,都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人类自身因果拼搏得来的。如果每个人都不愿践行这种“苦行主义”而自私而得过且过,后人又怎能享乐呢?
 
四、官民鱼水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9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四点。在首都王府井大街北口八面槽的路东,有一家门市很小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这时候,营业员们快下班了,正忙着结账。忽然,有人兴致勃勃地拿来一大把红红绿绿的票子:
“同志们,今晚政协礼堂有精采晚会,首都商业职工春节大联欢!”
“好哇!”大伙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陡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老胡,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老胡几乎喊起来了:“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发到太原!”
“不行!太原距平陆尚有一千余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请设法空运……空运!!”
就在老胡抓耳搔腮地和对方通话时,大家已经都围上来了。商店里好一阵紧张,人们的心里,早已把“精采晚会”丢得无影无踪。党支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研究,请示领导。于是,全商店的人,把心拧成一股绳,把精力全都集中在这一连串的悬念,一连串的困难上了……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亿万劳动人民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
在山西省平陆县一座新落成的红色大楼里,灯火辉煌。中共平陆县委扩大会议。七点钟时,县人民委员会燕局长匆匆奔进会议室,找到县人民医院王院长说:
“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段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他们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主席位置上的中共平陆县委第一书记郝世山同志,立刻站了起来,果决地说:
“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一件急事,会议暂停!”说完,一甩手,披起那件旧棉大衣,立即召集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当机立断,全力抢救。片刻,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县里的汽车来到张沟工地以前,张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薛忠令,亲率公社医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早已来到。
他们正在忙着给病人洗身、洗脚、消毒。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立即插手诊断,治疗。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给患者喝下了绿豆甘草水解毒,无效!
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仍然无效!……
无效,无效!
紧张,无比的紧张!
空气窒人,医生、护士挥汗如雨。县人民医院负责医生解克勤等同志,经过紧张详细的会诊后,断定:“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不可!必须在4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否则无效,赶快派人去找!”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县委会里,不安之夜。郝书记不停地吸着烟,守在电话机旁,他嘴角上的皱纹,更加深陷了。这时候,他们接到了患者急需“二巯基丙醇”的电话,马上就派人去找。
县人民医院的司药王文明和张寅虎,两个小伙子连厚衣服也没顾得穿,两步并做一步走,跳过一道道深沟险壑,到三门峡市去找药。二人来到了黄河茅津渡口,在微微的星光底下,只见黄河翻滚着巨浪,只听那河水拍打岸头。这两个小青年,明明知道夜渡黄河容易翻船落水,极其危险,但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在这重要的时刻,就是天大的险,他们也心甘情愿去冒!
他们毫不犹豫的去敲船工的门。船工从鼾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请摆我们渡河!”
“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
“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过河不可!”
当船工们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公王希坚,猛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跳了起来,系上搭巾,吆喝一声:“伙计们,走!”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可是,三门峡市没有这种特效药!
这已经是2月3日的中午了!
郝书记急切而坚定地指示:“我们还是应该就地解决。向运城市去找!向临汾市去找!向附近各地去找!”
就在这时,张村公社医院又来了电话:“如果明晨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 ,十四名重患者,将会有死亡!”
找药的电话,不断头的回来了“运城市没这种药!”
临汾市没这种药!
附近各地都没这种药!
郝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麻烦中央,向首都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于是,这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续着开始了……
2月3日下午四时多,在卫生部的一所四合院里,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都停下了别的工作,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
徐运北副部长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负责办好,立刻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
现在,处里胖胖的老吴同志,头上汗水津津,正在紧张地向特种药品商店催药,共青团员冀钟昌正在与民航局联系,电话里传来的是不匀称的呼吸。显然对方也在焦急:
“明天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那太迟了,太迟了!……对啦,请求空军支援!”
真急人,电话一个劲占线。当小冀接通了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时,空军已晓得了这件事。原来民航局先一步为此事打来了电话。这时,值班主任向小冀进一步了解了卫生部的要求,立即跑去请示首长。
首长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
于是,像开始了一场战斗一样,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
下午五点多了。从首都广安门外到八面槽的遥远路途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他不断地向行人呼喊着。这车上拉的就“二巯基丙醇”。骑车的叫王英浦。
这“二巯基丙醇”,原来是由国外进口的,算是一种稀有药品。可是去年大跃进中,我们的国营上海第一制药厂的工人,创造性地揭开了它的秘密,现在已能大量生产供应了。它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玩艺,所以特药商店刚刚把它送到库房去,准备发往各地普通医药公司经售。谁知现在又突然需要它,因此又拉了它回来。
特种药品商店里,党支部书记田忱和共产党员何思鲁,正拿着电筒,伏在地图上,照啊,找啊,他们在找平陆在哪?他们在想到底如何运送?这些,迄今还都是悬案!
正在这急死人的节骨眼上,卫生部又来了电话:“空军已热情支援,保证今夜把药品空投到平陆县城,请你们快把一千支药品装进木箱,箱外要装上发光设备……”
有飞机啦!人们的心眼里,真像是久旱逢甘雨,但紧跟着又是一个困难,这发光设备可怎么解决呢?
时间,一秒,一分,……一闪而过。现在距离4日清晨已经没几个小时了。
现在,时间将近晚上七点。
特药商店里,药品箱都快装好了,可是发光设备却还没个着落。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姑娘,猛地把辫子一甩说:“我找五洲电料行去!”这人名叫李玉桥。
她飞也似地来到了五光十色的五洲电料行。吓,这里真是顾客盈门,共青团员贺宜安在忙着给顾客拿这拿那。李玉桥简短地把情况跟小贺说完,问他:“给你三十分钟,能不能办好?”
“放心吧,李大姐,坚决保证!”
李玉桥帮他搞营业,小贺抬腿就去找人。半路上正好碰见了王明德,小王是北京市的先进生产者,更是一位热心肠的小伙子。他两急中生智,连跑带研究,真是一个踉跄一个智慧,他们想用四节电池焊在一起,接上灯泡,可亮半个多小时;又研究出用十六节电池、四个灯泡,把药箱的四面都装上灯,空投落地时,这一面的摔灭了,保险那几面的还亮着。说着说着,他们就干起来了。这时,正好门市部主任老杨从外面开会回来,一听说这是急事,也帮他们忙活起来。过了一会,李玉桥又来催:“时间紧迫,不能超过三分钟啦!”
“我们保证两分半钟就弄好!”
七点半钟以后。
一辆胜利牌小轿车,从卫生部大门里急驰出来,奔向特药商店。
车子来了。这时候,正像老何事后所描绘的:也不知那一箱子药品,只见大家一拥而上,生怕误了一分一秒的时间,许多只手擎着这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挤出商店的娇小的门,轻轻地把它放在胜利牌小轿车最好的席位上。
胜利牌轿车载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正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在静谧的京郊林荫大道上,响着喇叭,箭也似地向机场疾驰。
同一个时间内从下午三点开始,平陆—北京的长途电话已经成为一条极为敏捷的专线,这电话又是空军领导机关打来的。亲自守护在电话机旁的邮政局长董鸿亮同志,忙把电话接到县委会。郝书记接过电话,只听见:
“请赶快物色一块平坦地带,要离河道远些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做为空投标志!”
“好,立即准备!”
于是,书记、县长亲自指挥,有线广播站里传出来了最宏亮声音,向县城附近的机关、学校、人民公社,向几千几万群众,发出了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最紧急的号召。声音所到之处,正在学习拼音文字的干部们,撂下了书本跑出来,学生们从温课的教室里涌出来,老人们拄着拐杖走出来,建设局的工人们,拖着废木碎柴往城外空地上跑。圣人涧那面的山坡上,又有一大群红旗公社的男女社员,抱着大捆大捆的棉柴芦苇,向这块平坦地势上奔来……
现在,是夜里九点零三分。
北京,繁星满天。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卫生部的陈寅卿同志随机前往。
这是一次十分困难的飞行。夜间空投。部队领导对这次空投任务极为重视,政委、大队长、参谋长亲自研究,特别选派了最有经验的机长、领航长、通讯长和机械师,并且是一架飞机,派了两个机组同时前往。就在起飞之前,他们还选择了最好的降落伞,把药箱加了重,一切都筹划得最有把握,大家满怀着信心。
现在,是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
“请平陆准备,准备!飞机再有七分钟就到你县,马上点火!”
 董局长把这空军领导机关的电话通知,立刻传给守候飞机的人群,不知是谁,向每堆柴草上泼了一些煤油,火苗冲天而起,大火把天空和大地都照红了!
 
为了空投的准确,必须降低,越低越准!机长周连珊压了压操纵杆,飞机迅速下降,二千、一千五、一千……五百米,巍峨的山影从机身旁掠过,好危险哪,这是一场勇敢加技术的搏斗!
由县委打电话向北京求援,到神药从天而降,这其中牵动了多少单位,牵动了多少人,全部复杂辗转的过程,却只用了八个多小时!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毛泽东时代精神风貌的四大象征(2-1)

下一篇:七十年代西藏辉煌的公社化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2-1)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