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7:14:4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挑灯看吴钩 - 小 + 大
西周召公的两个比喻 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国王,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老百姓都骂他是暴君。召公生活于西周中期,他为西周王朝的巩固作出过重要贡献,是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据《国语·周语上》记载,一天,召公对周厉王如实反映了老百姓的不满,谁知周厉王大怒,专门派人去各地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一有发现就杀头。结果吓得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即使在路上碰见了熟人,也只能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相互打招呼,这就是成语“道路以目”的来历。 见老百姓都不敢瞎议论了,周厉王非常高兴地对召公说:“哈哈,我已经把他们制服了,现在谁也不敢瞎说了。” 召公闻言大惊:“老大呀,您这是在堵百姓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说话就好像江河要奔流,堵是堵不住的,川堵而溃,伤人就会更多。因此治水的人,都是开通沟渠让洪水通畅;治理百姓的人,都是广开言路,让他们讲话。这样才能获得国人的拥护啊!再说了,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老百姓的嘴巴就像那些肥沃的山川土地一样,是可以出产衣食的,怎么能堵呢……” 召公先是把老百姓的嘴巴比做河流,告诫厉王要尊重民意,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这么来的。然而,除了这个比喻,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后面“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的比喻——人的嘴巴怎么会像肥沃的山川土地一样,可以出产衣食和财富呢! 嘴巴可以产生财富吗?当然可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开放言路,使老百姓畅所欲言,执政者才能知道自己的政策对不对,对的就坚持执行,错的便立即改正。上下齐心,共谋发展,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从而走上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从这个角度讲,老百姓的嘴巴难道不正是可以出产衣食和财富的肥沃的山川土地吗? 明末清初时代的文学家金圣叹读了召公的这段话,曾写下这样的批语:“前说民谤不可防,则比之以山川;后说民谤必宜敬听,则比之以山川原隰。凡作两番比喻,后贤务须逐番细读之。真乃精奇无比之文,不得止作老生常诵习而已。”几千年过去了,连封建统治阶级都明白的浅显道理,现在许多资产阶级都还不知道,竟然还没有看到开发“群众意见”的作用和意义。看来,治国的大道理再好,如果不明白,或即使明白却不去执行,就是一句废话。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关于改革和文革的认识
下一篇:从赵孟頫“热”想到文天祥“冷”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