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5 09:13: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家庭党支部:爸爸是书记,妈妈是副书记,我和弟弟是成员 有报道指出,当前,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物化;角色意识颠倒,宗旨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弱化;思想道德滑坡,党性修养退化等。 于是,各地着力抓好党性教育出奇招,动真格,着力抓好党支部阵地建设。党性教育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原则上只要有3人就可成立党支部。 比如,浙江乐清市虹桥镇龙潭村老党员王权家就成立了“家庭党支部”: 今年68岁的王权,是石帆霞雪小学的退休教师。王权一家有五名党员,小儿子是民警,小儿媳是人民教师;女儿从事个体行业,平时热心公益事业,女婿在机关部门工作。8年来,五名党员把党风融入家风,每年坚持召开两次“家庭党支部会议”,平时则是“一对一”开小会,该优良“传统”一时被村民传为佳话,更有邻里乡亲称他们为“红色家庭”。 “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王权把对党的誓言像家规一样无时不刻灌输给子女。孩子们进步了,王权会第一个上去“泼冷水”,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砥砺前行,严肃地叮嘱:“工作中如果帮别人办事,不能收礼,‘赶’也要把人‘赶’出门外!” 在他的“红色”熏陶下,儿子、儿媳、女婿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优秀,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先进荣誉。 王权家成立“家庭党支部”也不是第一家,早在2007年,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街道金河小区有一位共产党员,今年81岁,她的名字叫卜凤斌。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要求加入党组织,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如愿。可她孜孜以求,党组织终于在74岁时吸纳了她。 在卜凤斌老人的倡议下,他们家成立了“家庭党支部”。“我们一家有5个小家庭,我给每个小家庭都发一本 《党章》,教育他们按照党的要求去做。”这是卜凤斌老人始终坚持的朴素而感人的想法。为了把自己的大家庭管理好,她建立了家庭管理委员会,在家庭中开展党组织活动。 在2011年6月,湖北宜昌“王秀英家庭党支部”就挂牌成立了,这是该市首个“家庭党支部”,77岁的王秀英老人任党支部书记,女儿李忠奉任组织委员,侄儿李尚军任宣传委员。 据宜昌市隆康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大家族里四世同堂,有30多人,祖孙三代有11人是党员。王秀英老人以71岁高龄入党,是家里的第11位党员,但她在社区奉献余热20多年,风雨无阻坚守在社区义务治安防范巡逻的岗位上,确保了一方平安,在社区居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口碑。 王秀英家庭曾荣获宜昌市“平安家庭”、伍家岗区“五好家庭”等荣誉,王秀英本人也多次被市区街办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新疆,白玉书家也有个家庭党支部,每年召开三次党支部会议,他和老伴每天都看新闻联播,领会时代精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父亲当即说从今天开始,咱家成立家庭党支部,够3个党员时就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一年不少于3次。当时,大家一致推举父亲担任支部书记,母亲担任副书记,我和妻子、弟弟弟媳、妹妹妹夫都是支部委员,春节、中秋、国庆节必开支部生活会。”二儿子白国辉称。 另外,在农村成立家庭党支部的也屡屡出现。 因此,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各地可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增强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党性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家庭党支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企业主为何成了为所欲为的上帝?
下一篇: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探索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