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0 09:02:3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探索 为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很多国家开始研究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最早的发行初衷是摆脱政府和中央银行的监管和控制,打破货币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在法定数字货币出现之前,私人数字货币占据着虚拟货币的市场,但是私人数字货币存在币值不稳定、无法充当一般等价物以及容易被投资者非法利用的弊端。 为应对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很多国家开始研究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自201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至2019年,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和平调测试等工作。 2020年8月,中国商务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后续将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1]。这一方案的提出表明政府正式将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提上日程,若试点成功,法定数字货币将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DCEP)由人民银行发行,具有国家信用背书和法偿能力。简单来说数字货币可以看作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其功能和属性与纸钞一样,是纸质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在互联网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下,技术的驱动使得货币形态有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使用数字货币的前提,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移动支付技术和支付方式深入人心,被大众广泛接受,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再一次大范围普及数字货币技术的基础。和基于传统货币的移动支付不同,法定数字货币在很多方面有了提升。 首先,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在交易过程中是匿名状态,交易过程安全,用户的个人隐私在交易过程中得到保护。其次,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由央行统一监管,采取央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大众的双层运营体系,确保了数字货币的安全,避免非法交易情况的发生,也不会在发行之初对现有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稳定造成很大冲击,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前景 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都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货币的发行打破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交易壁垒[2],使得金融服务成本降低。 我国的电子支付发展迅速,几家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支付便利,但是第三方交易平台之间的交易壁垒也带来了支付壁垒。因为在我国,支付平台由商业性质的私人机构运营,由于商业竞争,用户在跨平台交易时会产生许多手续费。而在使用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只要双方注册了数字钱包就可以互相转账,避免了平台之间的交易成本。 数字货币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提高金融普惠性。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去中心化机制,用户只要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的交易,形成点对点交易,无需通过银行等金融系统的登记和人工干预,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效率。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尤其为银行营业网点不足的偏远地区提供更为便利的存贷款、汇款等基本的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支付的便利。这次的疫情更加能够看出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当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疫情出现时,家庭和企业仍然可以用数字货币支付和结算,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支付体统的弹性。 最后,法定数字货币能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如今,美元依旧是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而数字货币的出现对现有货币体系有很大的影响,也许能够改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家独大的现象。 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为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奠定了一定的数据和技术基础。数字货币的研发借鉴了已有经验,并逐步完善数字货币与石油、黄金挂钩的结算以及数字货币的推广机制,努力提升法定数字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流通份额。 推广数字货币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国法定数字的发行会为传统货币市场带来革新,提高市场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但是向数字货币市场的变革过程依然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如何确保从现金主导的支付市场平稳过渡到数字货币主导的支付市场,包括在数字货币发行之后要面临数据安全问题及金融风险?目前的货币市场依旧是现金市场为主,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只是新型的支付方式,对现金市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法定货币的发行,势必会对目前的现金流通产生冲击,进而产生货币超发等风险。 另外,关于数字货币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数字货币基于互联网技术,包含所有用户的数据信息,数字货币发行之初,其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如果法律监管不到位,数字货币的大范围普及对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是很大的考验。 其次,法定数字货币的金融普惠性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为偏远地区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但是很多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很多地方并未覆盖到互联网,因此依托互联网的数字货币的普及还有很多困难,短时间内仍无法实现数字货币的全面普及[3],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金融普惠性。 最后,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压力下,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化依然困难重重。美国Facebook计划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Libra背后的一篮子货币包含了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这为Libra的跨国使用奠定了基础。而中国的数字货币发行商是央行,虽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安全性,降低了风险,但是在国际流通程度上仍很难被其他国家接受。同时,各国的货币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同,数字货币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货币,因此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会被部分国家抵制,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未来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习惯了依靠互联网生活和工作,包括交易、上课、开会等,这种线上生活已经成为常态化现象。工业时代全球化受到很大冲击,但是数字全球化在加速发展,如何在数字化进程中取得竞争优势,利用好数字资源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最大的财富,如何挖掘利用好数据资源就需要数字货币使用者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杨东教授建议,若要通过数字货币获得数据流量,首先要让数字货币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即要让老百姓用起来。那么如何拉近数字货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基于中国在电商和移动支付的优势,政府可以和企业合作,采取公私合作的方式,让数字货币走进生活,得到普及。要先让更多的人接受数字货币,用户的数据价值才会开始体现。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要将数据的战略储备视为重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数据价值,把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中国数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会,数字货币的使用变成了数据流量的最大入口,谁获得了最多的数据,谁就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数据资源将会成为国家之间抢夺的核心战略资源。当我们拥有了数据资源基础以及市场占有率,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化会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14/content_5534759.htm. [2]刘杜娟.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必要性及推行模式探索[J]. 中国商论, 2020(15). [3]张筱晨. 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商论, 2019, 000(007):55-56.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家庭党支部:爸爸是书记,妈妈是副书记,我和弟弟是成员
下一篇: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入口和政治出路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