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高考状元炒作为何屡禁不止?

时间:2019-06-22 15:24:4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风青杨 - 小 + 大

又到高考“发榜”时。按以往的经验,又到了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每年的的这个时候,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铺天盖地的传来,每个省、每个市、甚至于每个县都会产生自己的“状元”,接着就是采访、座谈、出席某个活动。

尽管教育部近些年来一直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全国除少部分地区外,有关高考状元的报道占据了地方性新闻报道的重要位置。谁让国人历来有“状元崇拜症”?“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家族光宗耀祖的最大梦想。而现实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又强化着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追慕。

把状元做成产业链,也算是当代社会才有的奇景。要放在古代,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闻,受益的除了状元本人及其家人,最多让修建状元牌坊的木匠沾沾光。但放在当今中国,假如没了状元,世界将会怎样?可以设想——中学:没状元,让咱怎么做招生简章。高校:没状元,清华北大该急坏了。状元房、状元笔记、状元讲座、状元承诺班……商家:没状元,怎么卖房卖培训?而一些地方主管则由此脸上贴金,自恃领导有方,政绩砝码加重。

可以说今日之热炒高考状元,则已经成了某种商业手段。它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高考状元本人无关。人们热衷于它,因为从中可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相比中国,在美欧等国家,从来没有“高考状元”的情结。为什么没有?主要在于这些国家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方面有积极的建树。

而这种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完全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有些学生很乐于参加慈善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打工赚钱是家常便饭。国内的教育尽管也强调多元评价,但分数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标准。如果成绩不够好,就算你的社会协调能力和规划领导能力再强,也没有人赏识你。偏才怪才屡屡受到排挤,甚至被淘汰出局。多元评价得不到落实,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状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塔的塔尖。

所谓的“高考状元”不过是临场发挥较好而已,“高考状元”不过是一次考试的偶然产物。上大学之后,乃至将来毕业、工作,第一名一定比第二名、第三名强?

状元崇拜,说到底是有关何为“成功学生”的社会取态,与“高分低能”、“文科无用”一样,症结在于评价标准太单一。反观欧美国家不会像中国那样对“高考状元”情有独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当总统和当掏粪工,只是分工不同,都能获得丰厚体面的收入以及社会劳动保障。大家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这样,人们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技工、司机等行业,同样有优秀人才加盟。反观我们,行业差别和歧视仍然很大,只有考高分才能进入名校,而只有进入名校才能获得“高人一等”的发展机会。

高考作文何尝不是如此?无论炒作真作还是伪作,都是为了利益考虑。而且“文无第一”,难有绝对好坏,就像当年江苏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在有些人眼里,也未必能得满分。加之高考作文虽然重要,也仅仅只是一次考试、一篇作文,能写出一篇好作文也未必代表写作水平就真的达到“满分”了。更重要的是,细看很多所谓满分作文,有着满满套路。至于说给学生提供几篇范文,想想有那么多的名家名作,还不够学生学习啊?又何必炮制高考满分作文?

一个公平的社会能为公民提供更多向上的机会,考场无处不在、博弈无时不有,高考不会固化一个人的命运,更多的风景还在“社会”主战场呈现。过分的宣传高考状元,是在人为的“拔苗助长”或摧残人才,是在人为的扭曲人才教育机制。不仅于高考状元们自身发展不利,令人担忧的是,它还会导致更多的人追捧高考状元,以高考状元为目标为榜样。长此以往,便会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培养出一个个考试机器,却不是真正可取可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择校费”骗局再现,政府部门也该自省了

下一篇:私有化是怎样洗劫国家和国民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