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搜索框右侧文字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搜索框右侧文字 > 文章

以毛泽东科学论断为指导,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时间:2020-06-06 19:42:49    点击: 次    来源:旗帜评论2018    作者:风雨如 - 小 + 大

以毛泽东科学论断为指导,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毛泽东选集》第2卷,1966年版,第596页)
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性质问题紧密相关,弄清了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就等于弄清了社会性质问题,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社会的性质。这是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但是,长期以来,在泛左翼内部,对今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以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论断为指导,结合现实阶级斗争的实际,具体论证今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对不同的观点加以必要的分析和批评。

一、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毛泽东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中共中央政Z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1948年9月,《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145页)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毛泽东选集》第4卷,1967年版,第1371页)
毛泽东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1952年6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65页)
毛泽东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革命的促进派》(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475页)
毛泽东亲自主持“讨论修改”的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发表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指出:“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在苏联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特权阶层。”“苏联人民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苏联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的阶级矛盾。”(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的苏联说的,但是,其精神实质也适用于当年的中国。当年的中国,也出现了“修正主义集团”和“资产阶级特权阶层”。所不同的是,当年中国的“修正主义集团”还没有篡党夺权。)
毛泽东说:“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45页)
《毛泽东年谱》记载:“1964年12月22日晚上,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同陈伯达、陶铸、王任重、张平化谈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当前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54页)
《毛泽东年谱》记载:“1965年1月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继续主持中共中央政Z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说:……主要矛盾问题,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那个时候还没有修正主义。”(《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62—463页)
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的以《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1967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混入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广大工农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主席重要指示》,1975年10月—1976年1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487页)
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还有不少,这里只摘引了最具代表性的若干论断。这若干论断对于我们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二、毛泽东科学论断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旧中国存在两种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亦称官僚M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之后,中国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之外,就只剩下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剥削阶级了。所以,新中国建立之后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主要对象就是民族资产阶级。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到结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阶级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文革前夕,党内产生了修正主义集团,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由“民族资产阶级”变化为“党内资产阶级”;社会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之间的矛盾”或“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广大工农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当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也就是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之后,“修正主义集团”、“官僚主义者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一步一步地演变为一个新型的庞大的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这个阶级同时也是垄D资产阶级、M办资产阶级、权G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为简明起见,这里用官僚资产阶级一词来表示它的全部内容。)所以,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具体表现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官僚资产阶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三、针对几种不同观点的分析和批评
第一,有人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之间的矛盾”同“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本质相同的矛盾,二者没有重要区别。
这不符合实际。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党内资产阶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修正主义集团、官僚主义者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难道没有重要的区别吗?如果没有重要的区别,毛泽东为什么在文革之前、文革之中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与前不同的判断呢?他又为什么开展文革呢?文革是阶级斗争战场的战略转移,也是阶级斗争方式的重大转变。如果革命的主要对象没有发生重要的变化,无产阶级这样做岂不就变成多余的了?
从哲学角度来说,由民族资产阶级到党内资产阶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虽然不是完全的质的变化和区别,但也不是单纯的量的变化和区别,而是部分质的变化和区别。(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此外,在主要矛盾的这一方面,毛泽东为什么在文革前夕、文革之中多次使用“广大人民群众”等类似的概念呢?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对立面,主要是工人阶级;而党内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党内资产阶级要压迫、损害和报复的对象,则不仅是工人阶级,而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这就必然导致反对党内资产阶级的革命即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动力空前地广泛了。这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时至今日也没有消失,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
总之,“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之间的矛盾”同“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本质不完全相同的矛盾,是有着重要区别的矛盾。
第二,有人认为,无论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并且以毛泽东的话“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矛盾论》)作为根据。
毫无疑问,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这句话必须辩证地理解。首先,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原则地概括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其次,在特殊情况下,这一主要矛盾又会表现为一种特殊状态。《矛盾论》写于1937年。那时,世界上还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复辟的事实。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复辟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
再次,如果把毛泽东这句从一般意义上论述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话,原封不动地拿来用于今天,那么,这句话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吗?没有了。没有了,不是因为毛泽东论述的不对,而是因为我们理解的不对。我们的理解,是一种片面化、简单化、教条化的理解。
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版序言),1907年,《列宁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162页)
斯大林说:“如果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每一个别国家在五十至一百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理论问题都给我们作出现成答案,使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后代可以安然地躺在暖炕上来咀嚼这些现成的答案,那就太可笑了。”(《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摘录)》,1939年3月,《斯大林选集》下卷,1979年版,第468页)
——以上论断对我们的启发是:在探讨今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不能脱离现实阶级斗争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不能脱离复辟的资本主义不同于一般资本主义的种种特殊性。也就是说,不能单靠引证革命导师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否则,就是不尊重现实生活;否则,就是用理论剪裁现实生活;否则,就是刻舟求剑或胶柱鼓瑟。
第三,有人认为,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而主要矛盾没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这种观点的意思是,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它是凌驾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之上的,因而也是不能用这个原理进行分析的。
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毛泽东说:“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矛盾论》)——既然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特殊性,那么,为什么主要矛盾这种思想形式,就没有特殊性了呢?这符合逻辑吗?不,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主要矛盾同一切矛盾一样,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种品格。一般来说,全世界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这一具有普遍性的主要矛盾又表现为某种特殊性。所以,我们既要承认主要矛盾的普遍性,更要承认主要矛盾的特殊性;不承认主要矛盾的普遍性是不对的,不承认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尤其不对。
毛泽东说:“总起来讲,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17页)——这里为什么要用“总起来讲”?就是因为这里所说的主要矛盾是指主要矛盾的普遍性或一般状态。这样说,就避免了绝对化,从而预留了主要矛盾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阶级对比关系的变化而以特殊状态表现出来的空间。事实上,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不同阶段以及资本主义复辟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以不同状态表现出来的。
上引毛泽东的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当前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之间的矛盾。”——前半句就是指主要矛盾的普遍性,后半句就是指主要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和“矛盾的普遍性并不单独存在”的深奥哲学原理,在这里变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表现为”——这三个字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主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实在是点睛之笔、生花之笔、神来之笔,足以令人拍案浮一大白!
是啊,这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与革命家,站在即将到来的新的阶级大决战的前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对社会主要矛盾这个关乎革命成败的最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所做的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光辉论断。
从实践方面来说,如果我们无视主要矛盾的特殊性,无视今天中国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现状而公开宣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那么,就会在事实上,把全部、全体、一切、所有的资产阶级都当作我们的敌人。如果这样做,就一定会把无产阶级的同盟者推向敌人那一边,就一定会把无产阶级的力量由相对不强大折腾到绝对不强大,就一定会把无产阶级变成孤家寡人。正所谓:革命不分敌我友,必定头破又血流。
第四,有人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是带有规律性和原理性的东西,不能借口特殊情况否定规律和原理。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论我国革命》,1923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第370页)
——如果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带有一般规律的矛盾,那么,在当代中国,这个规律曾经“表现为”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曾经“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的矛盾,在今天,则“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些都是一般规律在其个别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特殊性。
1919年,列宁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写道:“目前所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1920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序言》中写道:“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但是,这两个论断,并不排斥在帝国主义阶段,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包括在今天,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开展这种革命(运动)的国家和地区,社会主要矛盾就具有特殊性,就不能概括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毛泽东年谱》记载:
“1963年2月6日,向陈伯达推荐《内部参考》刊登的波兰刊物上的一篇介绍古巴对苏古分歧的看法的文章,写批语:‘古巴的看法是正确的,值得一看。’文章指出:古巴认为目前世界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革命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88页)
——上世纪60年代,世界当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当然处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而毛泽东竟然说“世界主要矛盾……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呢?这难道不也是一般规律在其个别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吗?
对于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来说,“世界主要矛盾……不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看法,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条件下,都是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的。他们宁愿安然地躺在“一般规律”的暖炕上咀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答案,也不愿看一眼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杜甫诗曰:“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对于革命者来说,“洒泪”,是没有必要的。然而,弄明白“异代不同时”即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则是绝对必要的。之所以绝对必要,是因为: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这个“异代”,探求它的特殊的性质、特征、形式等等。那种背对现实、食古不化、寻章摘句、削足适履之类的所谓研究及其传播,是有害的;在今天这个天风海雨逼人的时刻,则尤其有害。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指明“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特别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24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是无产阶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这个原理的实际运用之间关系问题的指南,也是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主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关系问题的指南。离开了这个指南,我们就要犯理论上或实践上的错误。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由于阶级斗争的发展,阶级对比关系的变化,革命的潮起潮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发生了变化的:民族资产阶级——党内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与此同时,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表现为”不同的状态: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和代表资本主义势力的当权派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里如此强调主要矛盾的特殊性,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特殊的主要矛盾决定特殊的主要任务。在今天,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一般任务,集中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官僚资产阶级的特殊任务上。不首先完成这个特殊任务,战胜资产阶级,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不首先完成这个特殊任务,社会主义再革命,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作者附识:
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还有一种“民族矛盾说”,即认为中华民族同以美国帝国主义为首的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今天,对外的民族矛盾不是不存在,但是,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大规模军事武装入侵的情况下,民族矛盾才会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贸战、金融战、科技战等等,都不能作为“民族矛盾说”的充分理由。
二、还有一种所谓的“双主要矛盾说”,即认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为主要矛盾。这种折中主义说法的实质,是企图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这种说法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十万八千里,是不值一驳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浪费笔墨了。
 
2020年6月5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与暴动:当人们反抗种族主义时

下一篇:请保持一种原始的正义感!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