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5 00:55: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清华学子经历的文化大革命(2-2) 后来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红卫兵的分裂,分成两派了。北京也分天派和地派。清华大学分列出一个《414》。这个《414》怎么出来的?我跟你讲,原来毛主席号召红卫兵大联合的时候,那个清华大学的蒯大富为首的井冈山红卫兵和陈楚三为首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已经合并了。那个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头头有陈楚三(革命烈士陈潭秋儿子)、陈育延、沈如槐等,合并以后他们也是井冈山红卫兵总部委员。 可是陈楚三和沈如槐这两个红卫兵的头头,两人不知道为什么和蒯大富他们意见不和了,对蒯大富不满意,要另外搞一个红卫兵。我原来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他们问我去不去,我说我也搞不清楚啊,毛主席说要大联合,不要分裂,你们另外搞个红卫兵这样合适吗,我就没有去。陈育延也没有去。 本来我们班级里全部都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可是这下就分裂出来两派了。 《414》派的成立确实至今是一个迷?为什么在蒯大富派一统江山风头正劲的时候,1967年4月10日刚刚才主楼前召开了批斗王光美的万人大会之后的4天,就产生了《414》?他们的胆量如此之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周泉缨的书中没有提及4月13日晚间的形势讨论会。他是这样写的: “见到《红旗》杂志1967年第5期,清华井冈山兵团内部与蒯大富一直尖锐对立的从‘八八串联会’演化过来的各种自发的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革命干部将在文革‘三结合’的新政权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然对于自己文革后的前途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鉴于他们对蒯大富政治品性的一致认识,所以他们都自觉地联合起来,决意在干部问题上与蒯大富周旋到底。于是,在1967年4月14日‘414干部问题串联会’(简称‘414串联会’ )也就在短时间迅速成立起来”。(周泉缨《文化大革命是历史的试错》61页) 由此可见,《414》的前身并非是学生红卫兵组织,而是所谓的干部问题串联会组织。而罗征启正是这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周恩来1967年3月26日接见新疆代表团时说:“清华井冈山有八千人,内部亦有左中右,可以辩论,有辩论,有对立好嘛”。(沈如槐《清华大学文革纪事:一个红卫兵领袖的自述》159页) 看看,这也是《414》抓住的一根稻草,他们利用周总理的讲话和《红旗》杂志的文章《在干部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须批判》(此文是戚本禹起草的),给蒯大富派戴上了一顶执行干部问题上反动路线的帽子。罗征启更是积极地为走资派干部翻案。 实际上,打倒清华大学的干部,全盘接收上下各级领导权的是刘少奇派来的工作组。工作组撤销后,清华大学实际上已经成了无政府主义,由各派红卫兵组织和校方协商临时指定了由学生张学深为主的行政管理团队。执行干部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根本和蒯大富风马牛不相干。《414》非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进行假设批判,彻底暴露了他们的流氓地痞的本性。 《414》成立以后,于是这两派就进行斗争,两派红卫兵互相指责。《414》有一个战歌,414战歌他们唱起来非常来劲,团派听了十分厌烦。 他们唱这个《414》战歌,歌词是林彪的一段语录:“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414说是这林彪一条语录。他们用这条语录谱写成他们的战歌,叫做414战歌,这个歌一唱,整个的414的红卫兵就振奋,气势非常逼人,非常厉害,非常的高昂,非常雄壮;那么这边井冈山红卫兵感觉到这首歌唱起来不得了,有点压倒人的意思。于是心里的很不满意,蒯大富就去问陈伯达,陈伯达去问吴法宪,吴法宪说“林副主席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什么啊,像法西斯一样。” 于是团派把这个写成大字报一公布,414就不敢唱了。414也不甘这样对吧,他们就去问中央文革的戚本禹,戚本禹说:“这是林副主席在全军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面的。有的。”他们还把红头文件都找到了,于是414又开始高唱起来。 结果井冈山红卫兵和414就战歌问题也发生了几个回合的斗争。 所以两派红卫兵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发展到武斗。 这其中对于清华大学解放以后17年来的评价也成为两派争论的焦点,其实团派并没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大字报和文章,414假设团派是造反派,是要把清华大学17年来的成绩一概否定,于是就展开批判,写出了一篇《414思潮必胜》的文章。团派有些人看了以后觉得它是为走资派辩护。 现在周泉缨认为只有毛泽东读懂了,但是理解错了。他说《414思潮必胜》的核心思想,用文革的语言直白地讲就是:在全国各地,文革的最终结果,不是类似刘涛派这样的保守派掌权,也不是类似蒯大富派这样的极左派掌权,而只能是类似414派这样的真正代表毛泽东思想的革命派掌权。 这篇《414思潮必胜》的文章曾经被送到毛主席手里,毛主席看了以后,认定它是大毒草。毛主席说:“《414思潮必胜》讲, 无产阶级打江山不能坐江山,坐江山的就414?我想不通! ” 周泉缨说:“所以,毛泽东阅读了《414思潮必胜》之后,将《414思潮必胜》的核心思想理解为:文革最终结果,不是刘少奇掌权,也不是毛泽东掌权,而只能是类似414的周恩来掌权。”你看414头头是多么地狂妄! 周泉缨还说:”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毛泽东不可能预料到,当年《414思潮必胜》天真的预示,在文革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中国真的兑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当权派(毛泽东派)确实没有主导中国政权,同时坚持西方民主思想或普世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也没有主导中国政权,而实际上主导中国政权的确实是不自觉地坚持知识阶级世界观的知识阶级的当权派。” 周泉缨的意思是清华大学的井冈山兵团造反派只能打江山,不能掌权。蒯大富们和刘少奇的工作组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把工作组赶走了,现在真正的掌权者应该是他们那些和工作组斗争中的旁观者414们。是不是野心勃勃的篡权者? 你看他是多么地嚣张,自高自大,把毛主席都不放在眼里。他还发明了一个新名词“知识阶级”。马克思主义有知识阶级这个名词吗?毛泽东思想有这个词汇吗?没有。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对吧,知识分子只能依附于某个阶级,根本不能独立地成为一个阶级,因为知识分子根据它们自身的利益的不同,分别依附于不同的阶级,依附于无产阶级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说话的知识分子,称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有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代表资产阶级说话的知识分子,称为知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周泉缨纯属胡说八道。 文革后邓小平篡夺了领导权,最后真的大量使用414这类人,他们中间很多人被提拔,例如罗征启被提拔为深圳大学校长。沈如槐还被邓朴方招到“康华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可是陈云说陈楚三这样的人要警惕,不要选拔他。周泉缨们的黄粱美梦也只能是自我陶醉吧了! 清华大学的两派红卫兵的武斗也越来越激烈了,最后呢,那大家就准备那个枪炮了,各自占领阵地,414占领了电机馆、科学馆,团派占领了主楼。大家都占楼。制造长毛矛斗起来了。实际上在1967年第一次武斗以前,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武斗,有一次我的老乡,别的系的一年级学生被414长矛扎中了脑袋成了植物人。 我也看这个架势不对啊,毛主席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啊,你们怎么武斗了啊,你们打起来了。第一次武斗以后我就离开清华大学,我回家啦。我老家是农村的,我回家参加了生产队里面的劳动。挣工分,跟我父亲一起去挣工分去了。 清华大学武斗激烈的场面我就没看到。直到毛主席派的工宣队进驻清华以后,把武斗制止了。然后工宣队给我来了一封信,请我回校参加毕业分配。 接到信以后,我就回到学校,后来分配工作,我就离开清华大学,来到珠海6859部队,参加围海造田。 清华大学后来的究竟怎么会武斗,武斗到什么程度,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现在在网上查了很多的回忆录。而这些回忆录大多数都是414派的人写的,包括414派的老师写的。而团派基本上没有人写。为什么呢?因为团派的头头蒯大富被邓小平抓起来了,蹲了17年监狱,其他人也被批判了,所以没有人写。像我们这些底层的红卫兵也不了解上边的真像,无从写起。 那他们写的肯定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思维,肯定是偏向他们自己写的,他们会歪曲历史,文过饰非,推卸责任,隐瞒自己犯过的错误等,比如414派文革参加了火烧英代办,这件事他们就把它隐瞒起来,谁也不写进去,但是即便这么偏向,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文章当中找到414派活动的脉络,看到走资派在他们背后挑动他们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罪恶。 从他们的文章当中可以琢磨出来,为什么会武斗。其中有一个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主任、团委副书记,他就是414的骨干。校党委的成员啊,他实际上就是清华大学的走资派,名字叫做罗征启。 此人在58年反右运动中紧跟邓小平的反右扩大化的错误路线,把清华大学38个学生打成了右派,这是他自己承认的,是他签字认定的。 这38个学生就倒了大霉,被他整得一辈子的右派抬不起头啊,没有好的工作分配,政治上一辈子抬不起头。 他说:“难道我们曾亲身经历了三面红旗、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的这一代人,就很了解这些“黑色风暴 ”了吗?难道蒋南翔那一代人就真了解抢救运动了吗? 他把毛主席发动的运动都定性为黑色风暴,你看他站到了什么阶级立场上说话? 就是走资派罗征启,到了文化大革命,当时被整的一些老师和学生起来批判他,罗征启感觉到自己受不了了,让他们到一个大操场去拔草,他就说这是非人待遇。 现在从他自己写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来,他实际上是414派的幕后总指挥和骨干力量,414写的那些大字报都有他的文笔。那篇《414思潮必胜》是他亲自起草的,这是他自己在回忆录里面说的。不是别人,可见当时为什么414要分裂出来?现在才搞清楚。 可见那个清华大学的414是在抵制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要造反派红卫兵大联合,他却在那儿挑拨离间,煽风点火,鼓动分裂。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走资派?导致清华大学武斗,这么严重,就是走资派那里作怪。 那么其他地方像武汉,那个百万雄师,文化大革命武斗也都是走资派的挑拨。对不对,那个陈再道就是那种支持保守派组织的军内走资派,和造反派进行武斗。 那毛主席要把文化大革命的矛头指向党内的走资派,而且当地的走资派把文化大革命搞乱,让你们学生斗学生,群众斗群众,互相斗。让你们自己在那斗。他们不就可以躲在背后了。 文革十六条中指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清华大学红卫兵分裂成两派,这两派的主要分岐在什么地方,当时我们看到的是关于那个清华大学解放以后十七年究竟是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还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两个不同的观点的争论。414认为红线主导;而团派是造反派,认为是执行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毛主席说过资产阶级占领了我们的教育战线,十七年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必须结束。”实际上是对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的根本分歧。414实际上是在反对文化大革命,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虽然它没有明目张胆地这样说,但是拐弯抹角地暗示。这从现在他们的回忆录里面就可以看到他们已经明目张胆地否定文革,甚至侮辱和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这个罗征启改革开放以后,他到深圳大学,当校长去了。 414的灵魂人物到底是谁? 周泉缨一向被认为是414的灵魂人物,因为他写了《414思潮必胜》(实际是罗征启写的)。但是,很多当年的414人并不承认周泉纓能够代表414,且《414思潮必胜》也不能代表414思潮。最近,当年的一位414核心组成员这样讲:“关于周泉缨,请奉劝外边的人士不要把他看成为414的代表。这不过是他自封的。……他的那些理论,用今天的话来讲,不过是自我炒作,当然还有老蒯、谢富治帮他炒,以致炒到最高领导那里去了。文革后他仍在炒,只是已经没了观众。……好多人同我聊起来提到,如果414思潮就是周泉缨观点,他们就要退出。”看来周泉缨当年和现在并不为所有的414人所认可。 那么,414的灵魂人物是不是沈如槐?他可是414组织的“第一把手”啊。从回忆文字,包括沈如槐本人的回忆文字来看,沈如槐之所以被选为“第一把手”完全是策略上的考虑。周泉缨和沈如槐都承认,选沈如槐为“第一把手”是因为他是低年级学生。为了在高年级学生离校后“可以保证414串联会”的连续性。 笔者认为,陈楚三才是414的灵魂人物。文革中盛传陈楚三是康生养子,对此沈如槐的书中有所披露并为之辟谣。但沈如槐提到陈楚三曾说过康生就是中国的捷尔任斯基。(沈如槐《清华大学文革纪事:一个红卫兵领袖的自述》63页) 周泉缨也说过:“据传陈(楚三)也是康生的养子。江青在1968年7月27日毛泽东召见首都红卫兵五大领袖时,面对蒯大富等曾经明确表态:‘清华那个陈楚三是个好孩子,要保护他’”。(周泉缨《文化大革命是历史的试错》63页)(评:我并不会相信江青会说此话。) 陈楚三在414组织中的地位通过撕毁“四项协议”一事,可见一斑: 在北京市革委会主任谢富治的主持下,沈如槐和孙怒涛代表414与团派签署“四项协议”,清华大学因此将实现第二次“大联合”。是陈楚三领导的“东方红战团”首先表态反对“四项协议”。谢富治,团派和414的“第一把手”都不放在眼里,硬是将即将出世的“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搞流产了。足见陈楚三的能量和在414组织中的地位。 蒯大富在文革中曾“炮打”过康生。之后不久,就在蒯大富的对面出现了一个唱对台戏的造反派组织414。这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总之,面对唐伟的提问,陈楚三为什么无言与沉默?值得深思。 414的成立和罗征启是绝对有关系,而和康生、周恩来究竟有什么关系,有待进一步历史考证! 参考文章: 沈如槐:《清华大学文革纪事:一个红卫兵领袖的自述》 周泉缨:只有毛泽东读懂了《四一四思潮必胜》 杨继绳:浅析清华大学“四一四串联会” 罗征启:《清华文革亲历记》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文革中的“联动”覆灭记(3-1)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