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高铁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痛点之一

时间:2019-09-25 13:59:0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西蒙周 - 小 + 大

高铁在中国大陆的飞速发展,在世界来看也是少有的,高铁确实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名片,而这张名片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却是个痛点。

“一位参与动车引进工作的技术工程师举例说,我们可以按外方图纸生产转向架、电机、变压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组装变流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却不知道头型的设计依据、原理,不知道加宽车体有没有风险,得不到车体的原始设计计算书,得不到转向架的关键参数和升级改进方法,也得不到电机和变压器的电磁场、热场、力场的计算机多维协同仿真技术,更不知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检验标准和相关材料疲劳特性数据库、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源代码等……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东西,却是最关键的,我们都没有通过引进获得”。(2012年7月2日 财新网 财新《新世纪》记者王晨 谷永强)

换句话说,经过多年培育,中国确实已经拥有了动车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能力,但号称的由中国企业“自主生产”的动车,关键零部件仍从国外进口,只是在中国完成组装,这才短短几年实现几百辆动车下线——这与汽车领域如出一辙,而汽车领域的“市场换技术”已被普遍认为是彻底失败的试验。刘志军部长时代“高铁技术跨越式发展”的秘密即在于此。

进口的占总金额近一半的原装进口零部件,因在国内组装,就算在国产化率指标上,可谓自欺欺人。

在一位德国西门子的技术人员看来,列车核心技术只有三大部分:牵引系统、转向架和制动系统。其中,最关键的是牵引系统,像“列车的心脏一样”。这些技术外方既不打算降价,更不会转让。

牵引系统中,只有部分零部件如牵引电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产化时引入的厂商较多,降幅较大。CRH2的牵引电机在国产化第二阶段降了12.5%。

整个牵引系统中,最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软件系统,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都没有转让这一技术。

“只有掌握了列车控制系统,才能设置各个部件的参数,才有真正的设计能力。这是多年研发成果,不可能拱手让人。”前述西门子技术人员表示。

唐车一位技术人员说,现在声称国内自主研发的CRH380B系列车型,一旦列车运行出现问题,还要靠西门子救援。

“软件的升级版要西门子做,试验数据也需反馈给西门子总部。修改周期很长。”

牵引系统这样的关键技术占到一列动车总价的多少呢?20%-30%。

其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又占整个牵引系统的一半以上,利润最高。原西门子采购部人士坦言:“现在西门子采购部就是靠卖牵引系统赚钱。”法国阿尔斯通也是如此。

与牵引系统一样,被外方视为赖以生存之本的制动系统也没有实行技术转让,而是由外方在中国的合资厂生产。“合资厂更不存在技术转让,中方连图纸可能都看不到。”高铁制动系统由德国克诺尔垄断,核心技术没有转让。

三大系统中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的是转向架制造,只卖安装图纸,不讲设计原理,中方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一位参与引进人士透露,长客曾向西门子请教转向架参数为什么这样设置,西门子专家就打马虎眼。现在转向架的构件是在长客焊接,其余零部件在国外买。

中车株洲一位工程师比喻说:

“通过购买几家外国公司的动车组,我们买到了四条鱼,但没有买到钓鱼技术和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还得进口,控制软件源代码从来不在转让范围。”

在高铁技术引进中,中方创造和让出了庞大的市场,但真正在金字塔顶端赚取高额利润的还是德国、法国、日本的厂商,他们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配件掌握绝对主动权。

高铁创造了繁华表象,但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却是个很大的痛点。如同大飞机一样,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需要走的路更远,艰难程度不亚于我们看到的汽车行业。我们“市场换技术”换了40多年,可核心技术又在哪里?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举报人屡屡被报复,政府部门为何不屑一顾?

下一篇:“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什么阶级说什么话”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