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6 15:47:1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汪刚强 - 小 + 大
敲下大标题,又想起中国疾控中心一号人物高福了,想起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拍胸脯说新冠疫苗会很快问世。今天的新闻榜上,来自天大的新闻,验证了高福主任的断言。 真的是天大——天津大学。“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新型防治制剂。该新型防治制剂以食品级安全酿酒酵母为载体,以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为靶点产生抗体。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反应……”这是当地媒体的报道。 紧接着,参与报道的媒体升级了。“新京报记者从校方获悉,疫苗仅是研制成功,离上市还很远。黄金海称,最终效果如何需通过后续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才能证明。”兜头一盆冷水。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报道,太平洋彼岸哈佛团队创办的某制药公司也研发出了新冠疫苗,第一批已送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计划在四月底之前,对20-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测试。具体结果将在7月或8月公布。据报道,通常情况下,研究一种新药或疫苗,需要通过三项临床研究,才能进行审查获得上市批准。这意味着,就算一切顺利,也需要等到明年才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 原来,新冠肺炎疫苗问世是一回事,可不可以大面积推广是另一回事。就像中科院辖下的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曾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时联袂推出“双黄连”,后来发现那玩意和街头游医贩卖的狗皮膏药一个级别。 回望17年前发生非典疫情,多少专家学者,多少科研机构要到了项目,高调投入疫苗研制,喜讯就像大年夜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可是去网上搜索,2003年10月27日《信息时报》报道:“钟南山院士在中日SARS合作研讨会上表示,该疫苗无法在今年冬天就研制出来”; 稍往前的07月22日,科学网报道更悲凉:“SARS疫苗的研发速度‘惊人’,多家研究机构都在疫苗的研究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尽管进步速度很快,但要真正将疫苗用于临床试验和在人群中大规模推广使用,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多年后,还有一些关于非典疫苗的成功喜讯,可是对于再也没有“回访”的非典,已是聋子耳朵。再找资深学者言论,普遍说法是当年非典疫苗投入多多,所结“成果”靠不靠谱只有天知道。反正自夸不要紧,用不着实践检验。 17年后,新冠病毒粉墨登场,试图研制疫苗的团队肯定不会少。天大黄金海团队率先搏出位了,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不过跑在最前面的是不是最靠谱的,就不得而知了,科研不是竞技体育,“双黄连”闹剧最有说服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汉芯”骗局,诞生过“巴铁”骗局,诞生过“水氢发动机”骗局…… 天大,会不会也是逗咱玩的呢?让未来作答吧。当然,也许永远没有答案。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十堰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共有 0 条评论 |